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借款费用资本化过程中,每期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由至当期止购建固定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两个因素相乘计算确定,因而资产支出金额的确定直接影响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因此,正确确定资产支出金额是正确计算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基础。这里的资产支出包括企业为构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其中,以支付现金、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资产支出金额容易确定,  相似文献   

2.
对新《企业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绍德 《广西会计》2002,(10):27-29
一、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 ,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损益。我对《企业会计制度》中计量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为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 =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资本化率同时进一步规定了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资本化率的计算。尽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其利息费用资本化有同样的规定 ;但我认为 ,此计算…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准则》,主要是对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予以资本化进行规范。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准则》作了明确要示,必须经过3个计算步骤计算取得:首先计算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其次计算加权平均利率即资本化率;最后计算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根据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合计数与资本化率相乘计算取得。笔认为,这样的计算方法较为繁琐,在实务中较难操作。如何才能从计算繁琐的圈里跳出来,寻找出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笔对此作了探索,总结出一种计算方法,称为直接公式计算法。本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借款利息及溢、折价摊销资本化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在确定每期专门借款利息和折、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时,应将其与每期实际发生的资产支出数挂钩,根据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计算确定资本化额。但是在具体计算资本化率和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有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的有关要求: (1)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个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构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支平均数×资本化率 其中,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2)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  相似文献   

6.
二、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企业每期借款费用的金额包括:利息、折价或溢价、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 1.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利息费用资本化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发生在固定资产上的支出(而不是工程成本),由于这些支出的时间不同,所以需要计算用于固定资产累计支出的平均数,在只有一项专项借款时资本化率就是利率。(表见后) 举例: A公司建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取得借款情况如下: 依据上述资料计算 2000年度借款费用和 2001年 6月借款费用: ( 1) 2000年度的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会计涵盖期为 360天): ( 2) 2…  相似文献   

7.
许多企业在进行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究其原因,往往是在具体运用“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这一资本化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对一些关键问题比较模糊,造成了差错。为此笔者针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计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在资本化计算范围上,要分清“专门借款”和“非专门借款”的界限企业借入资金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二是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因此,对借款费用的确认,首先要回答该项借款…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所规范的借款费用有四类:利息、折溢价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其中,利息和折溢价摊销构成了借款费用的主体。并且,其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均与固定资产支出相挂钩,即在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资本化金额时,先要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因此,“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就成为《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现行准则表述笼统,缺乏内在的逻辑性,给会计人员学习造成了障碍。本文拟在该准则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方便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该准则。一、两个…  相似文献   

9.
一、新借款费用准则改进的内容 (一)简化了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计算专门借款利息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全部资本化,计入所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而不论这些借款在当期是否用于该项资产的购建。在确定每期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时,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与资产支出不挂钩。例如,白鹭公司于2008年12月10日为建造办公楼从银行借入专门借款5000万元,年利率为6%,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具体规定了哪些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其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和费用的计量,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试对各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作以介绍。一、利息(和溢折价的摊销)的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符合开始资本化的3个条件(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和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  相似文献   

11.
借款费用资本化时间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问题作了新的决定,详细阐述了什么是借款费用,明确了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如何根据资本支出确定利息资本化金额;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停止资本化的时点等。其中借款费用开始或停止资本化时间的确认是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前题,它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及费用的计量,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本文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时间的确认作以介绍。一、借款费用定义《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专门借入款项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摊销…  相似文献   

12.
(一)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含当期应摊销的债券折价或溢价),在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规定,企业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等于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的乘积.  相似文献   

13.
《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利息支出的资本化的审计标准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会计实务操作与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使得审计不能简单地依据会计准则来进行。 会计准则规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购建固定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而一般情况下,企业是以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借款数为计算资本化利息的基数,基数确定后,直接以借款利率和其分别的时期计算即可,资本化率的确定相对简单。这种  相似文献   

14.
在允许资本化的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主要涉及外币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和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两个方面. 一、外币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所借入的专门借款是外币借款时,在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期间内所发生的外币借款利息,只有与发生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支出挂钩的部分才允许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购建成本,对于没有用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专门借款部分所应负担的利息总额应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内容化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只有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的条件时才可以资本化,以及当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的累计资产支出数超过了专门借款总额时,对超出的资产支出数不准纳入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计算范围。但在  相似文献   

16.
专门借款资本化计算方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针对借款费用中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存在的争议,通过对现有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不同计算方法比较分析,拟提出了统一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方法。一、借款费用的涵义及处理方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采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即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采用资本化的处理方式,即将借款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资本化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企业会计期末计算得借款费用中属于资本化金额部分计入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成本科目,其余部分计入财务费用科目。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应分为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两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简称“借款费用准则”)规定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这两种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不同。企业的专门借款在没有用于资本化资产时,如用于生产周转、偿还到期债务或者其他方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进行严格的区分。本文将在分析两种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利息资本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统一借款利息资本化计算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简称借款费用准则)规定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这两种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不同。企业的专门借款在没有用于资本化资产时,如用于生产周转、偿还到期债务或者其他方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专门借款和  相似文献   

19.
新旧准则借款费用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旧准则对“借款费用”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原则上都是一致的,这是继承的一面。同时也有所发展,如新准则所规定的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与旧准则的有关规定相比,都发生了不少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本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下,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人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发生当期扣除.两者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间划分上没有区别,但在资本化金额上由于会计准则更强调需"符合资本化的三个条件"下的资本化金额,而税法则从实际借款费用支出额(以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为限)角度考虑,这就产生了两者因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方面的不同而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各期所得税会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