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作为传统文化义理核心的儒学在现代社会陷入自身文化带断裂和共时态文化生态紊乱的文化现代性危机。儒学必须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才能继续担负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重任。面对现实和未来,儒学应当从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视野中开拓外部生存空间,从理念到理论乃至实践优化内部整体逻辑结构,主动自觉地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目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中国思维和中国话语,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转化"和"自我进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意识形态,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传入之日和其在中国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与儒学的关系或者说与儒学的融通问题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儒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化思想和价值理念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借鉴资源。而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指导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面对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通问题,思考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辩证地对待儒学,丰富教育资源。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通这一问题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并彰显中国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同步发展,既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城镇化~头连着农业与农村,一头连着工业与城市,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有了城镇化,不仅工业化可以生存与发展,而且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没有城镇化,不仅“三农”问题更加积重难返,而且工业化也会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4.
当选词     
有人说,是他接续了清代断绝了三百年的中华文化;有人说,他的一生就是部历史。他以自己的“意欲”和充满矛盾的人生选择,化解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二元对峙,从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学开创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杨阳 《新西部(上)》2013,(20):168-169
日本传统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底蕴和中国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然而日本与中国近代、现代化发展速度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从对待外来文化的社会心理,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异同,中日两国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等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意义的启示: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意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科学地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深入研究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尹鑫 《天津经济》2008,(11):44-46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提速,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高校的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作为社会和学校的公共服务机构,作为为各大产业发展和科研教学服务的学术机构,高等学校图书馆已经成为文化与学术建设的主阵地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能源的策源地。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进展越来越快,对图书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流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跨世纪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儒学在台湾     
谢大宁 《中国报道》2010,(10):94-97
台湾的新儒家真正为儒学的现代化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统,让儒学可以重新以符合现代知识规范的方式得到新的诠释。坦白说,我觉得这一点是大陆的国学热还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圳担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现代化“是一个科学和技术革命影响下,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化现代化直接影响到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因此,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先进的化,就成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标志。正确认识和评估深圳化建设的现状,探讨深圳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明确深圳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也是当代世界历史潮流的理论反映。中国与世界,是邓小平经济思想产生的现土壤。  相似文献   

10.
儒教中国     
张天文 《中国经贸》2009,(18):259-259
儒学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相结合。本文分析了儒学对中国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整合创新,从而使文化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发展、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