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即正向交替,还是逆向交替,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2.
公开上市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会导致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在上市前后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可能给家族企业经营绩效带来巨大影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身份治理与合约治理的联结;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外部社会环境的约束条件,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环境相配套,那么极有可能降低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3.
在慈善机构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推动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主体力量的强大要求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逐步减少控制,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同时国家也有责任激活个人和团体等社会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国家与非盈利组织和慈善组织为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和供给体系。制度变迁,尤其是交互式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制度主体:国家、市场、社会各力量之间经过反复多次博弈而达到的均衡选择,是一种利益调整和认同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和公民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慈善组织等社会主体本身具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与能力,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辅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实现综合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型的交互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4.
在慈善机构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推动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主体力量的强大要求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逐步减少控制,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同时国家也有责任激活个人和团体等社会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国家与非盈利组织和慈善组织为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和供给体系。制度变迁,尤其是交互式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制度主体:国家、市场、社会各力量之间经过反复多次博弈而达到的均衡选择,是一种利益调整和认同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和公民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慈善组织等社会主体本身具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与能力,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辅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实现综合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型的交互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5.
郑学军 《江西改革》2001,(12):23-25
中国证券市场是以其筹集资金的功能在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萌芽和发展的,并由此带来种种弊端。中国证券市场的缺陷是制度变迁的产物,也将推动制度进一步地变迁。目前的国内外环境酝酿着一种强制性大变革,中国证券市场功能定位的重大变化和迎接WTO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将是今后证券市场发展战略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也决定了中国证券市场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英 《特区经济》2005,(9):347-348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创新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制度重新安排或制度结构的重新调整。它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交易与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就是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即权利的重新界定。在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之前,有效制度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制度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强制性制度推行方式中,制度的需求者在决定制度的数量和形式上完全是被动的,但对于制度需求的迫切程度一定意义上表达了在不同制度要求水平上的供给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的近3…  相似文献   

7.
王斌 《改革与战略》2011,27(2):72-7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不仅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也是银行制度市场化演进的推动力。与此相适应,中国银行制度受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不断缩小,而受市场主导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影响不断扩大。银行体制、运行机制、市场结构的市场化变迁过程呈现五个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制度到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银行制度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成为我国制度变迁的明显特征。市场化的实现,是经济运作机制发展目标、竞争手段和组织模式变革的综合结果。社会经济组织模式变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社会经济转型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伟 《魅力中国》2011,(14):317-318
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由其多重的功能性成为专制王权政治社会控制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制度;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二元户籍制度也成为了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制度“壁垒”。以历史的维度考察中国的户籍制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综合作用,回归其基本价值本位,应该成为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媒介产业的制度变迁过程,认为中国媒介业的发展演变和改革实际上呈现渐进式改革、“怕累托改进”、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研究分析了媒介业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因和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