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报表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会计报表,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目前,会计报表粉饰现象非常普编,在上市公司中,“ST红光”、“ST郑百文”、“银广夏”事件,在股市低迷时期,无异于一颗颗地雷,让投资者不知所措,许多投资者纷纷把指责投向了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上市公司手段之高明、性质之恶劣、范围之广泛,引起了各有关方面对会计报表粉饰的极大关注。然而,由于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准确判断企业管理当局是否进行了会计报表的粉饰,主要通过哪些手…  相似文献   

2.
会计报表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伪造等手法编制会计报表,粉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鉴于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的复杂隐蔽性及其该行为所产生的恶劣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学会及时识别其粉饰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正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虚假会计报袭识别方法 如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以评价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是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针对我国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采用如下方法将有助于发现会计报表粉饰行为。  相似文献   

4.
会计报表粉饰是企业中管理人员采用编造、伪造等手段编制会计报表,装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从目前看,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粉饰会计报表的表现手法,探寻会计报表粉饰的动因,并试图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几宗大案使人们对会计报表的粉饰有了极大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动机、常用手段的分析,提出了识别会计报表的粉饰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广大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等粉饰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同时,也是对会计诚信提出了新的考验。会计报表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会计报表,装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这种行为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危害,大大地削弱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7.
徐向真 《电子财会》2001,(12):54-55
会计报表粉饰,实际上是对报表进行有关调整,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和经成果在对外报告中显得较为理想,通常带有一定的欺骗性。随着我国上市规模的扩大,配股以及发行等股等行为的审核标准的详细化,人们的经济知识日趋丰富,国家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强,但这仍不能阻会计报表粉饰的发生。进行粉饰的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其中较为常用的手段就是利用关联方交易。  相似文献   

8.
二、报表粉饰新动向的若干启示 (一)抑制报表粉饰,提升价值反映 上述案例揭示了近年来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若干“创新手法”。现实中,这些手法常常被组合运用,同时或相继出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事实上,对资本市场上的众多参与者而言,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行为已经是一种共同知识。出现在“管制真空带”越来越多的报表粉饰行为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正游刃有余地利用会计准则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和行使会计估计判断的自由裁判量权,或通过交易设计实现其所“预期”的会计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也逐渐向复杂性、隐蔽性及广泛性发展。在我国比比皆是的会计信息失真、报表粉饰、人为操纵利润等状况,导致很多上市公司濒临破产和最终破产,笔者对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手段、识别方法以及因此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讨论,以期能够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丹 《河北企业》2013,(6):76-77
<正>财务报表粉饰本质是一种财务造假行为,一般是公司财务人员根据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意愿,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人为操纵,使财务报表反映"想要达到"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造假或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绝大部分的根源是由会计报表的肆意粉饰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多数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层能够比较诚实地反映会计报表信息,能够遵守《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履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粉饰行为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动机,解析上市公司粉饰行为的手段,对减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提出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会计报表粉饰的动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饰会计报表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它会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粉饰会计报表,包装企业不仅在国有企业中存在,在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会计报表粉饰:动机、方法及其识别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报表粉饰与会计信息失真是一对孪生兄弟,会计报表粉饰是一个过程,而会计信息失真是结果.近几年来,上市公司中出现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大庆联谊"、"银广夏"等几宗大案,引起了社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诚信"原则的大讨论,这是人们对事情结果的一种关注,追"本"溯"源",对症下药,只有搞清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源",才能有效的根治其"本",会计报表粉饰正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源".  相似文献   

14.
财务报表粉饰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财务会计报表粉饰行为是指在会计核算及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违反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人为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报表粉饰的概述 会计报表粉饰是个外来的词汇,按照美国Kohler编著的会计辞典的解释,会计报表粉饰也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按照以下的虚构事实予以表述:应计费用未予列人;虚列未实现的销货;掩藏或虚构负债的金额;延长折旧的年限等等。本文的定义是采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课题小组的定义:是指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失真、虚假财务报表,装饰和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所谓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使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行为既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成为投资者进行上市公司价值判断中的“陷  相似文献   

17.
姜璐瑶 《企业导报》2014,(13):110-111
本文研究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手段,然后就如何防范上述粉饰手段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对策或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切实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努力防范和化解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识别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的方法1.异常利润剔除法。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的动机主要有:取得上市资格、获得配股资格、防止亏损、侵占股东利益、牟取二级市场暴利、满足经理人员业绩需要等。本文指出上市公司年报粉饰主要靠利润操纵、编制虚假报表、补充公告隐瞒信息等手段,并提出从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年报中虚拟资产项目、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事项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20.
罗东风 《活力》2006,(10):60-60
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反映着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是报表使用者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依据。但是报表粉饰行为使得这些信息变得不再可靠。财务报表粉饰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报表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加工、伪造,使之按管理当局者意愿进行披露的一种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这种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损害了会计职业界的声誉和形象,也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而且导致政府等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有鉴于此,本文拟透过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来探讨报表粉饰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就如何防范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