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首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提出应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来克服农业收入下降,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克服非农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模型,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非农生产总值占GDP比率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支出比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起阻碍作用。本文就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增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瑞 《中国经贸》2012,(20):142-143
摘要: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难度也随之扩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及变动趋势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各种因素,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结合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新阶段农业、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让农民实现较快速度的收入增长,就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经济的转移.这是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舒  陈梅芬 《山东经济》2005,21(1):126-128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农业和农村自身创造就业的能力弱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因此不能再简单沿袭过去的方法,必须探索新的途径和新的办法。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静 《理论观察》2009,(1):114-115
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的非农就业收入,其增长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转移出来;二是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充分就业;三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能随经济发展而稳步提高。实现三方面因素共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共同努力,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地方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价格持续下跌,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增收缓慢,消费热点没有形成,农村市场难以启动,加上人地矛盾突出等原因,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农村从事非农产业。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如何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变偏远农村贫困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龙山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8.9万人,目前已有8万名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各行各业,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据对百户农民抽样调查表明,2001年1-9月,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  相似文献   

9.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笔者就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邓宗兵 《重庆经济》2004,(6):32-35,37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问题,还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确为“建设长江经济中心”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