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非保护价粮食和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应严格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政策,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不亏损的原则,重点扶持那些商品销售快,资金周转快,回笼货款,还贷付息及时、效益好的企业,降低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金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棉花市场价格放开后,农发行在对棉花企业收购资金供应方式上采取了“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原则,较好地发挥了农发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降低和化了贷款风险。本文结合中牟县农发行棉花信贷管理情况,就更好地落实“两贷”信贷原则及清欠不合理占用贷款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程政  张晓 《中国金融》1992,(6):39-40
定收定贷,是石首市工商银行在宏观紧缩、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为盘活资金存量、优化增量投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而探索出的一个信贷工作新路子。它以定信贷收支责任目标,定信贷投向,定贷款投量为核心内容,从以收核贷,以贷促收,多收优贷,少收紧贷为手段,将贷款的投放建立在贷款的按期归流的基础上,谋求以增量启动存量,通过存量的盘活增加增量投入,收贷与放贷取得动态的平衡。通过这一方法,力求使银行的资金营运紧紧围绕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地操作信贷资金这一调控经济的“杠杆”。定收定贷的具体操作方法定收定贷,以全年亮底定向,按月计划定量,逐笔收放定期,银企联合定责,严格双向考核为具体操作内容。  相似文献   

4.
分析农发行非保护价贷款管理的实践,落实“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必须对“三金”加以细化和量化,增强可操作性,才能实现安全性与效益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何益 《西南金融》2003,(9):41-42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加快,给基层农发行信贷管理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按市场经济规律重新认识银企关系,在具体信贷活动中全面、准确理解和执行“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和灵活运用,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全面提高信贷人员的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面对新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分析工作,有的放矢地提出加强信贷管理的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试论粮食主销区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化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兴 《海南金融》2002,(2):35-37
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原则由政策性调整为“以销定贷、汉效定贷”的商业性。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实行商业化经营?这是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探讨的新课题。本就此问题,从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改变贷款方式、改革利率制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盘活信贷资金、扩大信贷支持对象和范围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粮食财政补贴资金是粮食的购销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也是农发行收贷收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应从多方入手,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实现粮食财政补贴资金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化条件下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难点 难点之一:粮食收购资金政策属性与粮食市场化思维定势被扭曲的矛盾. 农发行的粮食收购贷款属政策性范畴,但随着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政策性属性在运作方式上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国家对于保护价收购的粮食仍实行"收一斤粮给一斤粮的钱,销一斤粮归还一斤粮的贷款"资金供应政策,并保证信贷资金足额及时供应;对于非保护价粮食收购,实行"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供应政策,粮食收购资金体现二重性即政策性和经营性.对于保护价经营出现的风险属政策性风险,对非保护价经营出现的风险属经营性风险.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谢俊 《财政研究资料》2005,(10):25-26,48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以农业为第一生产力的大国里。“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的深刻内涵体现的一览无余。党和国家对事关国计民生的粮食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国家曾安排大量财政资金对贯穿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诸多环节进行了补贴。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促进粮食生产,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搞活粮食流通,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供应,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世界各国无不对粮食的生产和流通给予极大的关注。我国政府从建国初期就在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粮食流通政策,为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举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强调指出,对工商企业的贷款工作要贯彻“以销定贷”的原则,努力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探讨的新课题。最近我们就怎样认识和贯彻执行“以销定贷”原则的问题作了一次调查,有一些粗浅的体会。对“以销定贷”要有个正确的认识目前在银行干部中,对“以销定贷”原则还有一些不同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已经有了“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原则,又提“以销定贷”原则没有必要。我们认为,“以销定贷”原则,不论是从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来看,还是从体现“择优扶植”原则来看,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有关规定的通知》就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对于退出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国家不再规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敞开收购,而是按照“优质优价”,“购得进、销得出”,“以销定购、以效定购”的原则自行购销。从农发行资金供应的角度来说,退出保护价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已经不属于政策性范畴,因此,对退出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一、坚持帐户管理制度   为了从源头上堵住收购资金的流失,农发行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帐户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的有关决定,凡…  相似文献   

13.
刘纯琪 《新疆金融》2004,(10):61-62
2004年是我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第二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鼓励粮食生产和维护新疆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新的粮食购销政策,加大对农民直补的力度和粮食直补范围,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信贷资金供应上实行“以产定贷”、“以购定贷”,完全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的需要。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生产,商业企业按照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进行统购,金融部门在贷款掌握上则按照企业的产、购计划充分供应资金。这种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信贷资金供应办法助长了企业吃“大锅饭”,也不利于调动平衡企业产、供、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王茂新 《现代金融》2001,(10):21-21
农发行收购贷款投放的量往往取决于粮食生产的规模和粮食商品的质量,从目前粮食结构调整的实际来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粮食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的调整,并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使粮食生产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发行的封闭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刘洲 《新疆金融》2007,(10):42-43
粮食生产以冬小麦为主的喀什地区是新疆主要粮食生产区,粮食生产和消费占新疆的重要地位,农业发展银行喀什地区分行确保了粮食收购资金贷款供应,然而,在粮食收购资金  相似文献   

17.
读了贵刊今年第6期发表的孙继华、郑朝阳两同志《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信贷决策分析》一文后,笔者颇受启发。该文对新近出台的《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以及企业现金流量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了令人信服的阐述,但对商业银行如何运用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信贷决策和管理的分析略显不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现金流量分析可为“以效定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模式正由“以销定贷”向“以效定贷”转变,其趋势不可逆转。实行“以效定贷”,首先要弄清…  相似文献   

18.
河南洛宁县罗岑信用社为了更好的适应生产责任制,为四化建设积累更多的资金,今年三月以来,开展了社员“以存定贷”专项定期储蓄。据四月底统计,已吸收社员专项定期储蓄48户,存款10.715元,占该社社员储蓄增加数的85%。该社在开展社员“以存定贷”专项定期储蓄的主要作法是:凡社员要建房,买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根据国务院决定,上海率先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一是取消粮食收购计划,让农民按照市场导向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二是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其他入市收购企业按照市场价格经营粮食,三是开放粮食收购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从事粮食收购,搞活粮食流通,四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走向市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经营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难问题.如今在陕西省乾县,出现了信用社经营红红火火,部分农户不必找担保,也无需繁杂手续,仅凭一本“明信用户”等级证,便可从信用社以低息贷到生产资金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