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加强耕地保护必须提高思想认识 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建设用地持续增长的旺盛时期.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十五"末期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2亿亩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出台背景(一)我国土地利用的严峻现状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仅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优质耕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垦殖率和复种指数已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补充耕地和提高耕地利用程度的潜力十分有限。我们面临的是世界上最尖锐、最突出的人地矛盾。更为严峻的是,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不断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粗放利用还在延续。1996年到2005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从19.5亿亩减少到18.3亿亩,18亿亩耕地保有量的"红线"面临被突破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耕地保护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坚守18亿亩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郑重承诺。但是,我国自1998年起建立了以耕地保护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保护耕地,要采取卓有成效的系统举措,不仅要从数量上实现严格的耕地用途管制,实现耕地总量上的动态平衡,而且还必须从质量上予以保障,以实现耕地质量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一、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形势严峻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耕地14.3亿亩,人均不足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4。全国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广东。福建、浙江人均耕地在0,6亩以下。在全世界26个人口5…  相似文献   

6.
正一、国土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保障作用1.有序推进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稳定了15.6亿亩基本农田,并为子孙后代生存发展预留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520多万亩,保障了工业化、城  相似文献   

7.
做好两个“规划”衔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魏 《上海土地》2009,(3):14-16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耕地18.3亿亩.人均1.37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而上海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人均拥有土地面积约0.55亩。在目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要发展就不可能不用地:另一方面.要吃饭就必须保证耕地不再减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在整个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际.我想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以下简称两个“规划”),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方向一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完善共同责任机制。二是改革现行的集土地管理与土地经营于一身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角色,由土地管理权为主导转向以保护土地的产权为主导。  相似文献   

9.
保护农业用地,特别是保护耕地,时世界各国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保护耕地实质上是保护农民,保护农业,保护国民经济的基础.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从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来研究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一系列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宣传主题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宣传口号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3.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4.严格土地管理,构建和谐社会5.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6.严格按照规划使用土地7.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8.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9.严格用地标准,推行集约用地10.严格土地执法,规范土地市场11.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12.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第1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和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11.
土地管理是一项关乎民生大计的宏观行为。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全,但人均占有量少,禀赋总体不高。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因此,我们必须把保护耕地当做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幅员广阔,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耕地很少,只有十五亿亩。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只有一亩五分耕地,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并且,我国有可耕的荒地面积约五亿亩,按一般成垦指数百分之六十计算,今后能够增加的耕地也不过只有三亿亩。在耕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耕地又年年被大量占用,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一九五七年为十六亿七千万亩,至一九八○年只剩下十四亿九千万亩,这期间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二亿九千六百万亩,在二十三年间实际上减少了四亿七千六百万亩耕地,相当于我国的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年减少耕地二千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福建省的耕地面积。这些统计数字确实令人震惊。从最近统计资料来看,在七十年代,全国耕地的减少数  相似文献   

13.
宣传主题: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 宣传口号: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3.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4.
制定土地法保护耕地近十年来,中国每年平均减少耕地六百万亩,有些地方侵占耕地的现象至今依然十分严重。国家土地局局长邹玉川引述数据称:中国现有耕地面积只有14.3亿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远远低于5.5亩的世界人均水平,而中国的人口,却以每年1,400...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然带来耕地被大面积征用、失地农民增多等问题.今后,我国每年城市建设用地需250万亩到300万亩.按城郊农民人均1亩耕地推算,就意味每年将有250万到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失地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使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着重大难题.因此,对保护农民利益的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化,“两个最严格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有效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把土地“闸门”,依法规范用地,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严格土地执法监管,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受到打击和遏制。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土地》2009,(3):1-1
今年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部确定的宣传主题为“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同时拟定20条宣传口号(见附件)。开展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是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全社会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意识的有效手段.现将开展第1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减少到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2005年.全国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318.2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  相似文献   

19.
莫斐 《企业技术开发》2011,(12):171-17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有效耕地越来越紧张。现在,我国人均耕地已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约为1.3亩)。全国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今后我国人口还要增加,如果不采取正确有力的措施,我国的人均耕地就会越来越少,人地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文章基于节约用地的目的,通过总图设计以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的用地。  相似文献   

20.
赵伟 《民营科技》2014,(1):121-121
当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7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5%,保住18亿亩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要严格保护资源、有力保障发展、切实维护权益、全面服务社会,完善土地地籍管理,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如何完善土地地籍管理进行了研究,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