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林超 《华商》2012,(8):14-15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让国人骄傲,可现在,中国制造却让外国人眼红,使中国人迷失。“中国制造”究竟怎么了?“中国制造”泡沫化了!  相似文献   

2.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的时候,由“中国制造”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制造”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被挂在嘴边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制造”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中国制造”究竟该怎样造。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凸显三大软肋。以企业为主体,本文提出了品牌建设的三个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有独特的竞争力,却并未都得到各国消费者和公众的足够尊重。不少国人也在反思“中国制造”的不足,要求以“中国创造”来替代“中国制造”。我们则应公正地对待“中国制造”,给“中国制造”更多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邢和平 《现代商业》2012,(29):49-50
自2000年开始的十年发展,“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国制造”内部开始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与再造。今天我们看到的“高端上不去、低端难保持”的困局,正是转型期必然的乱象和必经的磨炼。“中国制造”还能继续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优势的应对策略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杨正良 《广告大观》2005,(4):127-131
2005年5月,恰逢“两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发展大计,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也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5月5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之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邀请了多位“两会”企业家代表和知名经济学家,在央视国际网站进行在线交流,共同探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曾盈盈 《广告导报》2005,(4):107-107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8.
严瑶 《国际市场》2009,(12):45-45
历史终于迎来中国汽车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全新蜕变。中国首个整车风洞中心项目——由同济大学承建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凤洞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让人们一睹了“中国设计”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曾盈盈 《广告大观》2005,(4):122-123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座,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中国制造”被一下子激活,并赋予了新意。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失利的消息,从纺织品、打火机和鞋,到电池、DVD、路由器……总括起来大概以两种方式失利:先是反倾销,接着就是专利战。“中国制造”肥了,令世界瞩目,这是好事;但我记得鲁迅先生讲过:“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口猪或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坦率地说,“中国制造”现在就是那只肥大的绵羊,而屠夫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专利战”。反倾销针对的还只是“中国制造”的价格,专利战针对的却是“中国制造”的“文化”,也就是中国人对无形的知识产权的木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也已经成为了高质量低价格的代名词。但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在不断涌现。蓝色贸易壁垒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它的产生对中国这类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核心的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将结合对蓝色贸易壁垒以及“中国制造”发展现状的分析对蓝色贸易壁垒下“中国制造”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11月23日起,一则30秒、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商业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为期6周,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当然,该广告也有利于重新打造并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广告导报》2005,(4):111-115
2005年3月,恰逢“两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发展大计,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也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之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邀请了多位“两会“企业家代表和知名经济学家,在央视国际网站进行在线交流,共同探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宁 《中国海关》2011,(12):6-6
将“中国服务”的标签贴在全球服务贸易市场中的难度,远甚于将“中国制造”的印迹深刻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曾盈盈 《中国广告》2005,(5):167-168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9.
在土耳其有个未解决的争议,中国产品到底该说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合造”,哪个更为准确?不过,土耳其商人还是喜欢将这两种中国产品区分开来,一类是“中国制造”,一类是“中国合造”。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末,“恒源祥”在制定21世纪发展目标时.探讨的是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这个大背景。当时,我们就认为.制造业应该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一个策略.“中国经营”才是我们的战略。这是一个长远国策.长远战略。考量制造业的效益和效率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992年.我国每投入1元可以为下一年度或者未来产出0.5元的G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