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中旬,国家“5·12”地震遗址.遗迹保护专家组在绵阳对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任家坪、擂鼓镇等各方推荐的地震博物馆选址地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与踏勘,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在“5·12”特大地震中,北川县城受的破坏最严重,几乎囊括了地震和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的全部特征,  相似文献   

2.
坐落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汶川地震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地震实物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家私人地震博物馆。展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从5月12日到6月12日每天发生的事件。从开馆以来,平均每天有上千人来参观。今年2月28日,汶川地震博物馆开始闭馆修建,到地震一周年时将会重新开馆。而由民营企业家兴建的这座博物馆届时是否收费,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地震频繁发生,为有效预防地震灾害,我国对防震减灾工作越来越重视,大力推进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同时,对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评价也要求更科学、客观和准确。首先对地震安全社区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经济评价的精确性,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选择采用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模型对地震安全社区进行经济评价,建立了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地震安全社区实际经济情况极为接近,可用于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4.
徐婷  彭垫 《魅力中国》2011,(21):138-138
地震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关于地震的传言屡有出现。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对2010年山西“地震门”事件和2011年临汾“青蛙门”事件的对比,浅析在地震这一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特点,并进行了谣言控制方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给四川等地震灾区的广大群众造成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由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援建地震灾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一年多来,全体援建将士在灾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与灾区干部群众一起,合力攻坚,使地震灾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刊》2008,(18):58-6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在那一瞬间成了一个让全世界牵肠挂肚的名字。数万人遇难,无数人家园被毁,自然界的地震在人们心里也引发了一场地震。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土耳其和台湾先后建立了住宅地震保险项目,虽然四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不同,但它们的住宅地震保险都是政府与保险市场合作的成果。政府立法支持地震保险,实行某种程度的强制保险;政府和保险市场提供项目启动的资本;四个项目都安排了充分的再保险或风险融资。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如何在中国建立地震风险转移机制,可以借鉴以上四个国家(地区)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徐萌 《魅力中国》2011,(11):388-388,46
地震是一种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巨灾之一。2008年5月12日,中国8.0级汶川大地震使数万人瞬间失去了生命,更多的人失去了家园。此次大地震无疑向我们敲响了地震保险的警钟。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发生的大地震再一次震惊世界,使全球陷入如何应对巨灾,构建相关保险体系的思考之中。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近年来,倡导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屡被提及。总的来说,我们的基本目标已很明确:借鉴国外地震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建立政府支持、保险公司参与、投保人承担部分风险的多层次地震风险管理体系,改变我国传统上依靠政府救济和社会捐助进行灾后损失融资的格局,提高地震风险发生之后的损失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08,(6):71-71
从5月12日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开始,中国政府派遣了士兵、武警和救援人员,开始了那种可以预见的中国共产党的大动员。但是,一种没有预见的动员在官方渠道以外发生了,产生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新闻媒体对地震进行了不同寻常的有力的报道。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地震地区,捐款金额超过纪录,这种民间反应非常惊人,而且是自发的。  相似文献   

10.
联合使用多种深度学习算法,更好地挖掘地震数据中的隐蔽和有用信息,实现相互补充和优化,对于减少地震相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从标签训练到数据挖掘再到优化的全过程深度学习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和流程。首先,通过自组织映射网络图SOM进行波形分类,为监督学习提供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数据;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路CNN和循环神经网路RNN进行地震相分析,将预测得到的地震相分析结果输入到生成对抗神经网络GAN进行算法优化及运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最后,结合实际资料分析给出最优结果。本文提出和实现了SOM+CNN/RNN+GAN的监督和非监督联合的深度学习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及实用流程,通过在研究区河道砂体储层油气预测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地震相分析及油气储层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梓豪 《中国经贸》2008,(23):86-87
保险公司在过去取消地震险,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地震风险太大,非保险业一己之力所能承担。在中国保险业现有水平下,直接开展地震险,结果只能是大片亏损。  相似文献   

12.
5月28日凌晨2点30分,一场7.1级的强地震惊醒了伯利兹RADISSON饭店内的所有住客。在一片惊惶和尖叫声中,一位中国人却显得不可思议的镇定。被地震惊醒后,他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便召集随从,命令以最快速度了解这次地震对几个邻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晶 《中国报道》2011,(4):44-45
地震预报:“报与不报”和“准与不摧”是两回事 日本有世界上最好的地震预警系统。早在2003年,日本气象厅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了一套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通报地震信息的地震速报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时,立即检测到首先传到地表的地震波中的纵波(也叫P波,导致地面上下震动的地震波)。根据P波的波形能在瞬间完成对地震规模和震源的估测,同时还能在检测到P波后的4秒钟内将这一估测结果通报到铁路公司等单位。  相似文献   

14.
大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还给个人和家庭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家住四川北川县城的李春福一家在地震后,房子被震塌,存款单、保险单等证件被埋在了废墟下,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 在当时,李春福最关心的是他存在银行的钱是否能够正常支取?房子毁了,贷款是否还需要继续还?事实上,和李春福有着相同遭遇的人在地震灾区还有很多,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金融机构能否以及如何保全受灾群众的个人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5.
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灾难给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重重抹上了一层阴影,那么多人瞬间倒在了曾经美好的家园、学校、办公楼等场所。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又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大爱的力量。 汶川地震后,经过12小时的长途奔袭,武警重庆总队500名官兵成功穿越了地震中的“死亡线”,成为了进入四川茂县重灾区的第一支大部队。  相似文献   

16.
熊毅 《中国经贸》2010,(10):157-158
文章回顾了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分别从地震勘探的方法、地震勘探处理技术及解释攻关方向、地震剖面解释软件包、地震勘探仪器发展方向等方面分析了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区不幸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再次冲击了中国社会与经济运行。由于地震尚未完全平息,关于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也没有最终算出来,因此其对于经济的确切影响还难以掌握。但是,从地震对宏观经济的间接影响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将会使当前调控增加难度。一方面,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必然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短期内可能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并带来原材料等要素价格的上涨,形成新的PPI和CPI上涨动力。  相似文献   

18.
《环球财经》2010,(5):25-25
不只自然界才会地震本月最引国人关注的莫过于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的7.1级大地震了。截至本文完稿,已造成上千人罹难,地震受灾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约达4000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界展开全力救援的时候,近期多次见诸媒体的一个说法再次引发关注:全球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冰岛火山爆发喷出的大片灰云飘过欧洲大陆北部,导致欧洲多家航空公司关停航线似乎也在为此说法提供佐证。更有外国地震专家说,由于印度板块碰撞亚洲板块,中国未来不得不继续面对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新财经》2008,(7):104-106
背景回放 汶川地震第一时间捐助行动 伊利 “5·12”地震时,伊利股份立即启动了企业社会责任应急机制。按照这一机制,伊利在企业内部设立了“绿色通道”,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管是谁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直接联系到董事长潘刚。地震后两个小时之内,伊利从四川邛崃工厂紧急调配了两吨伊利金典纯牛奶送至成都市红十字会。当天下午,伊利又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灾区捐助100万元物资,并连夜从广东佛山、四川邛崃等地分批运往四川。  相似文献   

20.
一周要闻榜     
中国将建实验性地震预警系统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国新办于5月11日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首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有望在近些年内启动建设一个能够覆盖地震多发地区的实验性的地震预警系统。所谓实验性,主要是指这种预警系统建起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