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塑料期货上市为LLDPE生产企业提供了价格基准及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上市LLDPE对国内生产企业的影响与作用有哪些,LLDPE上游生产厂家如何参与利用上市的LLDPE期货?  相似文献   

2.
LLDPE期货已经上市交易,LLDPE价格趋势成为市场人士关心的话题,而分析把握LLDPE价格的前提是要了解影响LLDPE价格的主要因素。整体来看,上游原料价格和供需情况两大方面构成LLDPE价格变化的主因,此外,政策法规等因素也影响着LLDPE的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3.
在对世界和亚洲石油期货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针对拟推出的上海原油期货的框架计划,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作了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包括:中国作为原油生产、消费和进口贸易大国,原油期货市场一经推出就必然会取得成功;原油期货市场应该将主要国产原油作为合约标的油种;期货合约标的油种上市交易,其价值一定会回归上涨,只要其价值回归、价格上涨,就一定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发展和国家利益;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就意味着取得了原油定价权等.  相似文献   

4.
7月31日,作为塑料系列品种中的首个期货品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了。  相似文献   

5.
上海原油期货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国内上市期货品种,主要表现在交易流动性提升、市场参与者多元化且竞争程度高、价格发现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形成了良好的期现互动,同时相关衍生品种类逐渐丰富。根据国际期货市场惯例,产业用户可以通过上海原油期货实货交割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月差结构套利,并利用期货和期权策略进行套期保值。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下一步需要优化交易机制以便于产业用户进行实货套利,引入外资做市商以进一步提升交易的国际化水平,并推动掉期市场发展,丰富石油期货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阐述等方法,在研究动力煤期货合约的设计和内容的基础上,从价格体系、市场风险和行业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动力煤期货对促进我国煤炭产业市场化体系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探讨了动力煤期货上市对煤炭行业定价方式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煤炭企业开展动力煤期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5月25日,市场热盼的聚氯乙烯(PVC)期货正式登陆大连商品交易所,这是今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上市的第3个新期货品种,国内期货品种由此增加至21个。开展PVC期货交易,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氯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强化我国在国际氯碱市场定价权,同时,还将加快我国从氯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我国期货市场的实践探索——石油期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  刘薇 《化工管理》2006,(8):14-17
石油期货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完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推出石油期货,培育发展期货、现货两个市场,对提高我国在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和价格体系中的地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25日,中国燃料油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是中国自1994年停止石油期货交易以来重新上市交易的第一个石油期货合约,也是中国政府自1997年进行期货市场治理整顿以来批准的第一个期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石油企业应构建套利组合,实现套利优化。3月26日,我国继美国、英国之后推出第三个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并实现了开门红,吸引了全球关注。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为国内乃至亚太周边地区提供反映当地原油市场供需变化的平台,为原油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石油产业相关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利用期货工具减少经营风  相似文献   

11.
"话语权"决定石油期货价格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中东石油危机后,国际石油现货价格猛增,交易量放大,跨国石油公司垄断石油价格的机制基本瓦解,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曾一度上扬至53美元/桶。在这种背景下,纽约商品交易所在80年代初推出了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交易。几年后,随着石油期货交易迅速扩大,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新加坡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交易也先后发展起来。至上世纪末,日本在开放石油市场之后也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形成了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四大石油期货交易所为主的期货市场新格局。2004年8月25日,怍为燃料油全球领先的消费国及亚洲最大的买家,中国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重启燃料油期货,力图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并有望最终取代新加坡成为亚洲燃料油定价中心。  相似文献   

12.
石油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规范投机的基本功能,其成功运作的基本条件是成熟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目前。市场垄断格局的存在以及石油产品定价机制不合理制约着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建立和发展,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本文从竞争机制的引入、成品油价格改革、金融资本市场建设以及石油期货合约的设计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3月30日,今年第一个期货品种、我国首个气体能源衍生品液化石油气(LPG)在大商所挂牌上市。上市仪式以直播的形式在“云端”开幕。LPG是我国首个期货和期权同时上市的品种。LPG期货上市交易首日,各合约成交活跃,市场参与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4.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石油和化工产业出现了重大变化 由于石油输出国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等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较快复苏等因素使原油和成品油、石油化工原料市场处于高价位运行,世界各国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企业利润大增。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已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列,在世界石化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上海燃料油期货上市三周年回顾与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至2007年8月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合约累计成交已达6.3亿吨,总成交金额为1.9万亿元.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新加坡燃料油现货价格、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势保持了较强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跟踪国际市场,而是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更多地反映了中国市场的供需关系,与黄埔燃料油现货价格保持了更强的相关性.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逐步发挥:形成了反映中国市场的燃料油价格,形成了市场普遍认可的燃料油的"中国标准",推动石油仓储设施建设,提供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平台,规模化培养石油金融专业人才.在总结燃料油期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研究推出原油、成品油等石油期货品种,已经完成了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运作模式、交易标的选择、合约设计、交易规则等主要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石油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石油产业与国际接轨,按区域优势整合石油产业和调整国家能源战略,国家对石油工业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主导的石油石化产业格局。通过组建三大石油集团,把三大集团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部分凝聚起来,进而国外上市,从国际资本市场筹集了大量资本。近年来,三大石油集团利用所筹集的资本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了竞争力。同时,  相似文献   

17.
王能全 《中国石化》2023,(10):70-73
<正>国际石油市场中的期货对冲,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交易形式,比如航空公司等石油消费企业,为防止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购买对冲期货用于锁定经营成本,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等企业,也会为锁定收入而开展期货对冲交易活动。据行业机构统计,过去10年间,对冲基金的名义价值总计达到1630亿美元墨西哥财政和经济高度依赖石油生产和石油收入,为规避国际石油价格大起大落对自身经济的冲击,墨西哥政府多年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期货对冲交易活动,且表现优秀  相似文献   

18.
国际石油储备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实践表明,石油进口大国建立石油储备在防范风险、供油安全、调节供需、平抑油价、保障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中国已进入分享国际石油资源的世界级石油进口大国行列。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存度的加大,面临的国际风险也将逐渐加大,特别是在中国尚未建立防范能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国际石油市场的风云变幻或油价暴涨或供应中断,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能源和石化产业,甚至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石油储备建设已成为中国跨入新世纪之时的当务之急。一、石油储备是石油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油气需求稳定快速增长期。发展油气产业,不断开拓新领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油气资源基础雄厚,但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向海洋进军,积极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是国家石油公司的重要历史使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较大,由于受到技术以及经济环境的制约,加强对外合作,广泛吸引外资加盟成为我国海洋油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放开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专营权,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日本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给我们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国际油价波动剧烈,我国石油工业又将面临加入“世贸”后国外石油公司的挑战,为使国内的油田、炼厂和石油公司多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可以利用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好转和经济秩序改善的有利时机,恢复石油期货交易所。借鉴日本的经验,我们的石油期货交易所应针对我国的国际情况,立足于为国内的石油企业服务,满足会员的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报价、结算和交割等合约规则,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将来可进一步吸引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石油公司等参与,直至在国家经济环境和金融政策等适宜时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