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投资》2009,(7):10-10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相似文献   

2.
资讯     
无锡确定今年为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无锡光伏产业增添新助力;无锡成“魅力城市”在中国首个合作城市;“530”影响持续扩大4个月申报数已翻去年近一番;四大融资举措培育“530”企业;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经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与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的目标还有差距,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因此提出以“一村一品”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利用北京的资金和智力优势,加快产业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移;加强对农民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优势企业和产业进行资金投入,培育和发展优势和新兴产业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 ,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 ,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论述了产业集群现象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就此对培育地方产业集群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新型现代化建设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走在中国前列的使命任务,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分析了湾区减灾产业集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出建议性结论:搭建减灾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企业信息畅通;打造大湾区“中国减灾产业园区”和大湾区“中国减灾产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物流中心;构建减灾产业国际标准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并使减灾产业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进而实现减灾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确定把生物产业培育成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将于6月16日至18日召开、旨在发挥社会力量营造发展生物产业良好环境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就是落实这些重大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要立足于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简称“三新”)的背景和环境,以中国实际管理问题为导向,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通过自主性研究道路回应国家重大管理现实问题。从“三新”视角,结合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综合学科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尝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主题研究领域及前沿进行分析,梳理出产业链供应链、产业体系、交通强国、数据赋能、国内大循环、重大复杂工程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主题研究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学科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需求侧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2017年、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调整的Leontief模型测算了需求拉动作用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出效应,进一步地运用结构分解方法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国民经济有显著的需求拉动效应,且通过后向关联效应对上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其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在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同时,特别要重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从需求侧“赋能”所引发的产出效应,并充分发挥其在需求侧产出效应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自“十三五”时期,中国就开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该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重点行业,代表了中国未来的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企业的创新活动,会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本文借助国泰安数据平台,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都呈现出“U”状关系;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却呈现倒“U”状关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规模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中起了调节作用,企业规模增大,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会被减弱。  相似文献   

10.
需求领先型金融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尝试从需求角度来研究金融发展的微观动因。主要研究经济生活中哪些因素的出现或变化会导致有关经济主体——金融服务需求方——产生出对某种新金融服务的需求,或扩大对某种已有金融服务的需求,进而导致金融发展。我们把这样的金融发展称为“需求领先型”。需求领先型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与需求方的自身状况。本文所做的理论分析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将对未来我国金融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走向与产业演化正逐渐呈现多元化、体系化、合作化趋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转型已刻不容缓,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在扩大内需基础上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必然。“一带一路”战略促成的地缘经济新格局,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塑造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应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打破国际既得利益集团对中国高端产业输出和关键要素输入的封杀,打通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硬件和软件层面互联互通的芥蒂,连点成面,立面为体,构建大空间资源整合新体系;要适应沿线国家(地区)国情(区情)及发展状况的非均质性,采取个性化、多样化国际竞争力培育措施,发挥广义资本要素作用,以诚意推动产能转移和合作,注重软权力建设,掌握信用评级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试论过剩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过剩现象及特点, 综合分析了在面对扩大需求、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过程中过剩经济所引发的需求压抑与增长减速、结构性冲击、过度竞争加剧、金融动荡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 必须进行战略调整, 通过结构调整、开发新地区和新市场、采取多种经济形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途径, 探寻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要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它是破解中小企业“小、低、散、弱”和创新力不足,再造中小企业发展新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追求规模经济,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后发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产业集群理论是近年来各国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方向主题。本文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并就此对培育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2025”与京津冀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2025》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三地协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京津冀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着眼于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京津冀制造业发展关键在于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需要将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与制造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实现制造产业效率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最终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赋予我国制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各个产业增长的动力及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在Leontief投入产出分析及Chenery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将产业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力分解为技术进步、最终需求变动以及二者的交叉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最终需求对中国各个产业以及经济总体的增长起着支配性的主导作用;技术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有正有负,对于经济总体增长的作用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将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进行梳理之后,总结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的规律性特点,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探寻出市场饱和、资源瓶颈、成本上升、产业升级乏力和技术差距缩小是经济新常态形成的五大原因,提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要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提升来挖掘发展潜力,同时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雄安新区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重点打造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对产业发展合意性进行价值判断,要求形成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动力、评价体系、支撑环境、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雄安新区要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其重点难点在于缩小与北京公共服务的落差、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端高新产业以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需要通过“三新”“三高”和“三结合”积极探索发展路径: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探索新路径,集聚高级创新要素、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体制机制创新高地,高点承接与辐射带动结合、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结合、产业集聚与空间均衡结合。推动雄安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反磁力中心”、培育壮大高端高新产业、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发力,并通过赋予新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等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带来了中国制造产业的变革和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需求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探索实践智能制造产业变革背景下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首先通过调研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对数控人才的新定位及新要求,其次探索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创新,最后阐述了“三位一体”协同模式和“双线融通”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总结数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智能制造产业变革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教学创新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第二天,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六天后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总理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几天里,中央几次提出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发展中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