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菲 《物流科技》2011,(6):80-81
农村物流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山西省农村物流的发展进行研究,描述了山西省农村物流的现状,分析了发展该地区农村物流对于地区经济、农民生活的影响作用,列举了省内道路建设等发展农村物流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强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尤其在国务院提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要做大做强物流业,农村物流工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此,目前社会上开始了农村物流中心的建设热潮。本文分析了国外在发展农村物流方面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农村物流的现状,对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提出了农村物流系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慧 《物流科技》2010,33(3):96-98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现代物流的特点.发展农村物流对农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就现实而言,发展我国农村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农村物流系统的各个层面提出并实施必要的应对策略。针对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农村物流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进行详细的阐述.特别提出了利用现有的邮政物流系统改进目前的农村物流和政府政策应积极支持农村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礼奎 《物流科技》2015,38(2):94-95
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农村物流的重要性,针对吉安县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现代物流发展面临历史性契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英 《企业导报》2009,(3):90-91
农村物流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而农村现代物流发展面临历史性契机。一是扩大内需重点在农村,将极大推进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二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又一契机;三是政府极为重视和积极引导农村现代物流。另外,支撑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硬、软件设施日渐完善。这些都将极大推进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物流科学是一门正在研究和发展的新兴学科。其中。对农林物流业的系统研究尤显不足。王新利博士撰写的《中国农村物流》一书。将物流理论和物流管理引入农村领域。从农村物流的理论基础入手.结合中国农村经济的特点.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对农村物流基本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许多在国内外首创性的学术观点.不仅填补了农村物流研究的空白。丰富了物流学理论。而且有充分的实践基础。对于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产业。实现农村物流资源功能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物流效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物流体系和运作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冉安平 《物流科技》2022,(20):78-80+84
农村物流是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农产品电商物流问题,对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和解决农产品销售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梳理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成本、人才三个方面总结了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晓明 《物流科技》2022,(14):151-154
农村物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文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对农村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农村物流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广泛应用智慧物流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农村物流产业链的优化实现机制,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物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物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产品不能货畅其流,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基于这一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村物流的发展,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购物的普及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网络购物的普及为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中国新农村的发展。尽管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以及选址位置不便等诸多问题。其中,物流节点的选择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推广所有物流企业一起集中选址、共建仓储、配送的物流模式,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模拟物流配送,促进农村物流仓储和配送资源的整合。文章研究了农村快递选址的情况,基于PSO优化混合RVM模型的贸易预测方法对农村快递农村物流节点选址进行评价,并针对相关问题,构建一种新的农村快递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发展,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却很少回归乡村,乡村被逐渐边缘化,导致田地无人种植变得荒芜,乡村人口减少并出现老年村、空心村。乡村青年、精英人士缺失,思想教育层面出现断层,导致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虽然通过各基层党组织的严抓落实,乡村人员思想道德建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由于主体缺位、动力缺乏等原因,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进度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可得性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与农村居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王妍妍  李亚民 《价值工程》2011,30(5):125-12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支持。本文论述了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并且在对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世攀 《价值工程》2006,25(1):125-128
为了使农村会计也像企业会计一样尽快走上正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以及各地区的各级相关部门,都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和尝试,对于规范农村会计核算作用明显。本文针对我国制定农村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制定农村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农村会计准则应具备的特点、农村会计目标和准则制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制定农村会计准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萍 《物流科技》2008,31(10):41-41
农村物流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市场化转型,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农村物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对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要想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就必须要结合现实要求,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保证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论文对此进行分析,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张颖 《价值工程》2012,31(17):93-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而且更需要培养懂经营、精管理的现代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加速新农村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可以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正确认识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构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机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红兵 《价值工程》2013,(17):322-323
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形势喜人,到处涌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现在的农民是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讲文明、讲礼貌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但是,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大国受旧的传统文化束缚,还存在着旧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不良风气。本文就现在农村存在的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乡风陋俗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三农”工作的国家战略和重大机遇,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受资金、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多种因素掣肘。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乡村旅游PPP模式的法律法规、加强各级政府的PPP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视乡村旅游的居民参与以及加强我国乡村旅游PPP项目人才培养等建议,以此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成功最终将取决于广大的农村大地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其中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然而农村教育广泛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和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进一步推进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