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新兴的网络支付给传统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格局,并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约束探讨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变身互联网银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时下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但对国外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关注就不是很高,甚至很多业内的人也不大清楚外卡收单是怎么回事。其实,外卡业务一直是我国电子支付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第一张中国的银行卡的就是标准的单品牌外卡,今年还是中国第一张银行卡发行30周年,中国第一批从事银行卡业务的人才,也是从外卡收单这个领域培养起来的。从95年开始到本世纪的05年,可以算得上是外卡收单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3.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17,(1):41-42
央行续展5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 2016年12月20日,央行发布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5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拟许可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方面,不同机构的许可范围不同。此次续展有效期为2016年12月22日至2021年12月21日。  相似文献   

4.
自《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非金融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的银行卡收单业务迅速从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呈几何级乘数发展,甚至延伸到乡镇等基层地区.与此同时,部分支付机构收单业务的违规行为也日趋严重,违规形式朝多样性、隐蔽性、高科技化发展.如对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不加以遏制,则无法引导银行卡收单市场向健康、有序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发展,银行卡收单市场整体水平将走向下行通道,更无法应对支付行业国际化的严峻形势.本文结合目前支付机构银行收单业务的违规乱象,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卡工程》2013,(9):26-28
秋风未至,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却已凉意袭人。在9月中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未派员到场的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成了与会嘉宾谈论的焦点。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最先质疑:"银联的举措为什么与央行的规定背道而驰?"今年7月初,央行颁布了《银行卡收单管理办法》,向市场释放出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的信号:原来在征求意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在16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3家完成2013年年报披露,其中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面对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和互联网金融大潮的挑战与机遇,各家银行均借助金融机构所特有的支付通道、信用消费以及高端客户资源等核心优势,全力打造自有的电商品牌,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年报显示,五大行在电子银行类业务中都陆续运营了自建电商平台。建行、农行、中行均将电子商务作为核心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已成为传统银行必须重视的强大对手。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企业及银行同业创新发展情况的分析比较,提出了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前景的一些思考。一、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收单和消费信贷产品线。  相似文献   

8.
据悉,银联在近期董事会会议上提出的工作目标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支付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支付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8月13日,银联已开始行动:召集52家与其达成协议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银行卡收单业务运作与收单办法解读会议,表示跨法人交易发送方式不得绕过银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非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639亿笔,金额达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和100.7%.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的产物,央行于2010年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对支付机构开展支付业务实施准入管理.就像驾驶机动车必须先取得驾驶证一样,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必须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这张许可证,被很多人称为支付业务"牌照",是开展网络支付、多用途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第三方支付业务第一要件.  相似文献   

10.
动态     
《黑龙江金融》2014,(8):5-5
超高速增长移动支付 中国互联网协会8月2日发布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1.25亿,同比增长126%,手机支付、网络银行、金融证券等相关各类移动应用累计下载量超过4亿次。其中,支付宝钱包下载量占比达58%。去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率为707%,远高于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等增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银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年份,在互联网的搅动下,不仅银行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和转型压力,金融业还进入了从混业经营到跨界经营的业态。谈到银行的压力,最大的压力当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传统金融中介和支付结算地位的挑战。继支付宝之后,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央行的政策鼓励下已经遍地开花,6月13日问世的余额宝被认为是又一次改变互联网金融的历  相似文献   

12.
自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支付机构正式纳入人民银行监管范畴,其作为银行卡收单市场新兴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付机构的活跃带动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但伴随着其业务发展规模的逐渐攀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银行卡收单市场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监管矛盾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4,(8):41-42
正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率为707%,远高于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等增速。在政策推进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中,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其中,运营商作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正不断通过业务合作和完善终端等硬件设施,全面押宝NFC支付,卡位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社会资金流动模式和渠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对于经营模式相对传统、稳健的大型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而言,冲击尤为明显。对公存款与支付结算、贷款、投资银行、托管、银行卡等大多数银行产品紧密联系,是一家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论文就资金流动新形势对对公存款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央行正式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至今已发放一百余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第三方支付牌照”)。伴随着牌照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急速扩张,带来终端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套用MMC码、恶性竞争等问题,同时由于监管困难,给洗钱、套现、克隆卡等银行卡犯罪带来可乘之机,亟待关注。一,基本情况(一)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惠州扩展收单业务根据调查,自2011年以来,已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惠州开展收单业务,如通联支付、好易联、杉德、快钱、拉卡拉、汇卡商务、易宝支付等。(二)未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16.
银行卡收单业务是银行卡体系运作的终端环节,也是银行卡受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银行卡市场发展较快,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银行卡受理环境继续改善,推动银行卡业务迅速增长,银行卡消费业务不断快速增长,二季度末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1.7%,据了解,这是我国银行卡渗透率首次突破30%,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17.
财经资讯     
数字1.25亿中国互联网协会8月2日发布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1.25亿,同比增长126%,手机支付、网络银行、金融证券等相关各类移动应用累计下载量超过4亿次。其中,支付宝钱包下载量占比达58%。去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率为707%,远高于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等增速。  相似文献   

18.
多数商业银行对更新银行卡持消极态度,最终催生央行全面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的文件出台. 但央行"升级令"的实际效果却令人担忧.22日,深圳一银行人士透露,深圳地区目前共发行金融IC卡20多万张,工行占比超过90%,中行发行量很少,股份行及其他机构发行更少,建行、农行未发卡.  相似文献   

19.
李真 《金卡工程》2012,(Z1):57-58
龙年来临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终于等来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这已是央行第三批支付牌照的下发,有61家企业入围,迄今为止,支付牌照已发出101张。在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企业多数已得牌后,各地的预付卡企业成为新的得牌主力。同时,发力移动支付、追求多业态交叉融合成为得牌企业们的新竞争手法。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支付:迷雾与变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银监会在2009年3月下旬向各大银行下发了《关于“支付宝”业务的风险提示》后,央行也于2009年4月17日发出公告,要求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须在2009年7月31日之前进行登记备案。央行、银监会的上述举措充分显示了金融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决心。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厂商或将迎来发展中的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