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的实施,稳步提升了我国粮食优势产区的生产集中度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已分别达到98%、80%、70%和59%。但是,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实践中,粮食主产区的范围比较宽泛,无法完全按照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生产的要求将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资金集中到具有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经济纵横》2021,(2):82-89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源供应地,其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影响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走势和国家粮食安全。"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高位增长,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之间的种植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粮食作物之间的种植结构及主要粮食作物细分品种结构趋于优化;非优势产区玉米布局趋于合理,优势产区玉米播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十四五"时期,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仍然是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生产基础不牢固、品种结构不平衡、区域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还要继续通过加强黑土地保护、优化品种结构、巩固非优势产区结构调整成果、提升优势产区产能来推进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主产区的地位明显上升,主销区的地位显著下降;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北移;主要粮食品种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本文认为,水土资源的矛盾分布、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重心的区域矛盾以及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和潜在生产能力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区域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改善平衡区生产条件和加快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慧  秦富 《经济纵横》2019,(12):99-106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为我国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创造了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大豆和优质粳稻产区,也是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先行地区。2016—2018年,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高位增长,伴随着区域布局优化,玉米、大豆质量逐步改善,稻谷质量显著提高。优质优价市场信号的释放、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是影响农户提高粮食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华北和华中集中;粮食、稻谷和玉米的重心向东北移动251.20km 、286.45km和106.14km,但小麦重心移动方向不明显且距离也较短;粮食及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粮食、小麦、玉米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增强,稻谷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的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稻谷优势主产区是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四川、安徽六省;小麦主产区域主要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五省;玉米主产区域是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和黑龙江七省;大豆主产区域是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吉林四省;薯类作物主产区是四川和内蒙古.  相似文献   

7.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成效与推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启动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善深加工企业经营状况、减少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和库存、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改革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非优势产区农户种粮收支基本持平甚至亏损。建议加强补贴的导向性,即玉米生产者补贴进一步向优势产区倾斜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补贴进一步向非优势产区集中,并着重从培育杂粮品牌和扶持龙头企业两方面引导和带动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一个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帆  吴政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6):19-25,39
现有关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通常假定省区和产品的生产具有同质性.本文修正了这个假定,通过一个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各省区的粮食生产空间结构,经过理论分析,推出了3个命题: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获得主要是依靠规模优势,而不是效率优势;各省区某种粮食的产量占比,与这种粮食的比较优势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特定省区在某些粮食上的比较优势与在其他粮食上的比较优势,通常是不可兼得的.利用2003年各省区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命题能够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9.
就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而言,它反映的是各竞争主体之间的实力差距,即一国农产品以相对于他国更高的生产率,生产出更多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的市场份额以及获利的能力。我们将根据相应的经济指标来测度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中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考察中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运用国内资源成本法来考察中国小麦、大豆、大米和玉米的比较优势。当某种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大于1,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当DRCC小于1,则具有比较优势。计算结果表明:自1997年起我国小麦、大豆的DRCC大于1,1996年…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低湿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沿河流域和湖泊地区。这些地区气温高、降雨多、土地肥沃,是美国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产区。这些低湿耕地土质比较粘重,尤其是常受涝灾(包括地表水和壤中水)危害,使得粮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大千  刘世薇  温鑫 《经济地理》2019,39(5):163-170
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尺度,运用数据统计对比、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制图,对比分析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玉米、水稻和大豆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的时空格局和演变特征,探究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类型的空间分布、演化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玉米占比高值区域分布在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东北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玉米高值区明显增加。水稻的占比相对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流域的部分县市区,近年来总体呈现北增南减的变化趋势。大豆占比相对高值区仅仅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北部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高值区大范围缩减。层级聚类的分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类型多样性降低,玉米为主要粮食类型的区域范围在不断扩大,相应的大豆为主的类型区则严重萎缩,水稻生产优势区范围明显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及流通势必会受此影响.中国作为粮食净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玉米成为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主粮品种,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美国的碳排放政策和贸易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粮食贸易及安全.美国的碳排放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两国的GDP及人口、中国的碳排放量等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美国碳排放量的变化,中国玉米进口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2017~2025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将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玉米需求,我国将存在着一定的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8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大宗商品价格形势与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分析了近期持续高温和干燥天气给美国和我国玉米、大豆和小麦市场带来的影响。他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主要粮食品种基本自给的方针;科学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进口食用植物油和大豆等油料作物,力争提高国内的自给水平;对食用植物油、油料和粮食品种进口调剂实行"多边战略",采取进口多元化策略,以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4.
董传岭 《经济论坛》2008,(6):130-132
从经济自然发展引起的加工企业产区设厂现象和粮食政策的演变引起的粮食流通主体、环节的变化,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目前粮食流通的现状,并且能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的基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本文所讨论的粮食流通指未经加工粮食的流通过程,主要是占全部产量4/5的小麦、玉米、稻谷的流通.杂粮等小品种的流通渠道和环节与三大品种因有区别,在此不做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民 《生产力研究》2012,(2):52-53,101
文章首先明确了适度进出口粮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并研究了我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与合理结构。经过研究认为我国粮食净进口的理论规模可确定在国内需求量的5%左右,而10%作为粮食净进口率的安全线。从比较优势角度考虑,我国应当适量出口稻谷和玉米,进口小麦,在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大豆的同时也充分拓展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6.
在主要WTO成员不愿主动减少农业保护的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保护政策,实现既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又保护主产区农民就业与收入的目标,成为政府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对黑龙江省实地调研后我们认为,黑龙江省保护和发展本省大豆产业的举措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在全国大豆生产中举足轻重我国的大豆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四省区和黄淮海的部分地区,其中东北四省区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黑龙江省是东北四省区中种植大豆最多的省份,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1/3,在…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国外大豆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满足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和畜牧业豆粕消费需求,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箭双雕之策。大豆大量进口对粮食总量安全有正的显著影响,但对粮食结构安全有负的影响,总的来看是正的影响。此外,我国在入世时已对大豆进口政策作出相关承诺,因此,我国没有必要也没有较好措施来限制大豆进口。但是,我国仍需保证一定的国内供应,要对大豆产业进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8.
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考察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四类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的传递关系,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整合还是短期波动的角度,国际粮价的变动,都会在相当程度上输入到我国,其中尤以大豆为甚,玉米和大米次之,小麦虽然最低,但也不容忽视。进一步的模拟计算揭示了国际粮价波动后国内四种粮价的变动轨迹。文章接着利用配对Johansen检验考察了国际粮价输入的原因,并发现某些战略性粮食品种尤其是小麦和大米的价格输入并不主要来自直接贸易因素,而是通过大豆和玉米等间接贸易实现的。因此直接贸易干预难以有效阻止国际粮价的冲击,文章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河北省现代种业的发展,本课题组开展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座谈和对不同经营规模的种子企业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在河北省审定品种中,河北省科研院所已退出老大的地位,每年通过审定的品种以玉米数量最多,外省种子企业报审玉米品种比例最高;在品种生产应用上,外省和外企玉米品种占据河北省玉米总种植面积的70%;种子企业呈现“多、小、散”的状况,注册资金超亿元的企业偏少.但在马铃薯、甘蓝、棉花、大豆、花生、谷子等作物品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分析认为,种业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调整资金分配、搭建科企联盟平台、加快商业化育种步伐,才能促进河北省现代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规划>指出,"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几年来粮食产量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