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货币资产组合思想和外汇储备供求理论,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汇率预期、外汇供给和外汇储备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发现: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预期波动对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供给具有反向影响,而且这种反向影响随着预期汇率大小的不同具有分段特征;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外汇供给增加的冲击会导致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但即期汇率的变化方向并不确定;总体而言,预期汇率波动对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具有反向影响。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很好地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货币国际化的内涵 货币的国际化,即货币职能越过国家疆界,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的经济现象.它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形成.通俗地讲,货币国际化主要是指一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3.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内部失衡日渐严重,主要特征就是"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按照一国"储蓄-投资=经常账户差额"的会计恒等式,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势必导致经济外部失衡,其主要特征就是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是"非中心货币"国家,持续的经济外部失衡使我国积累了大量以美元计值的外部债权,因此存在比较严重的货币错配。而由于货币错配的存在,使得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流动性输入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运用SVAR模型及其方差分解定量分析流动性过剩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后发现,流动性过剩能产生显著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对货币供应量、名义利率和外汇储备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则甚微.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0900亿美元。如何用好巨额的外汇储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思考。一般而言,一国政府掌握的外汇资源可以有三种主要运用方式,即外汇储备(包括货币储备和外汇债权储备)、战略物资储备和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6.
冉璐  张超 《中外企业家》2009,(3X):15-16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我国外汇储备也急剧地增长。高额的外汇储备固然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同时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也在不断增大,流动性过剩充斥了整个宏观经济,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探讨了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并结合当前政策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在强制结售汇制及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这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连年增长,规模巨大。由于外汇储备所形成的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额的外汇储备会通过外汇占款造成基础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巨额增长,最终对物价水平的上涨形成压力。本文分析了外汇储备增长到物价上涨的传递机制,并据此提出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大量投放,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也快速增长。本文认为经济偏热、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以及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共同点燃了这轮物价上涨的引擎,并且分析得出此轮通货膨胀只是结构性的,物价的全面上涨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升起的预期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进而导致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根据统计显示通过外汇占款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在总的基础货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源泉及原因,利用外汇储备,基础货币,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趋势图来实证分析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程度,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量造成的外汇占款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且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实证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供应量是否合适,可以从实际货币供应量与中性货币供应量差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中性货币供应量是指与一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正常货币深化系数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本文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计算出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和货币深化系数,从而得出相应的中性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个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我国多年保持着高经济增长与高货币供给的同时能维持稳定物价"中国之谜"现象。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宏观统计数据,构造超额货币供给、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超额货币供给和外汇储备对物价上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我国超额货币供给是影响物价上涨更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货币错配是指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一国在对外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不得不以美元、欧元等少数几种货币作为计值货币,由此而引发的其国际收支平衡表或是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币种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它反映了一国汇率的变动对各经济量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1995~2012年间我国外汇储备(FER,Foreign Exchange Reserve)与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运行轨迹,对FER与货币供给增长的关系作了线性回归分析,并实际测算了FER对货币供给增长的贡献。本文认为,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且FER与M2的比值与国内外经济形势高度相关,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从2008年开始急剧下滑。这说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变化、国内金融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FER对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的贡献2008年以来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持续上升并已达高位的货币化水平成为人们纷纷讨论的问题。经济发展与货币供求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逻辑的起点。本文从现代货币数量论角度塑造指标M/YP,剖析影响真实货币化的经济、制度因素。构造GARCH模型,利用中国改革以来的数据实证表明: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产出、物价之间一阶长期平稳关系在中国仍然有效;经济增长率、经济不平衡程度、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比重、人口年龄结构、预期收益率及外汇储备等因素对真实货币化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货币供给输入型通货膨胀异常情况的存在,然后就货币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年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CPI数据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反常规关系和政府对外汇占款的对冲策略出发,探讨货币供给途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实现方式,经济学家已形成了实体(实物)经济与符号(货币)经济的两分法观点。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这种分析为促进及深化对现代经济的认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是这种分析有不足之处,即忽视了无论是认识实体经济,还是认识货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外经济失衡,一方面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国内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这一切都和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分不开.我国应该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前提下,制定时我国有利的宏观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8.
外汇储备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是货币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即外汇储备的形式主要是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引进外资能够解决一国面临的"资金瓶颈"和"技术瓶颈",促进技术升级、经济结构改善。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发行主权货币的政府总能够保证以本国货币计价的任何支出,并不需要来自国外资本的支持。我国政府积极引入外资的结果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及与引入外资额相等的人民币被动无序超发,弱势的西部地区政府大力引入外资则是在"倒逼"中央政府对其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但却要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降低盲目引入外资的风险,实现地区间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货币供应量1.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2.货币供应量的分类。我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