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悠久。以宁波天童寺为主轴,基于史实论述了日本来华求法僧人荣西、道元、雪舟与天童寺的关系,从而印证了宁波天童寺在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走进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会被这里的宏大气势和浓厚的佛教氛围所吸引。这是一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始建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9日,己丑年四月十五,一个吉祥而又神圣的日子,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合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隆重举行。蒙蒙细雨之中,合十舍利塔灯光璀璨,塔下的万人广场人头攒动,海内外高僧大德、佛教信众及各界嘉宾约3万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举世瞩目的佛门盛事。  相似文献   

4.
正据报道,旨在通过艺术文化增进中日韩相互理解的交流活动"东亚文化之都·2016奈良"于3月26日在日本奈良市的世界遗产东大寺举行了开幕式。"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婉转的唱腔,靓丽的舞台形象,绝美的爱情故事在日本奈良古老的东大寺背景前一一呈现。3月26日晚,宁波市演艺集团小百花越剧团三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参加在奈良举行的"2016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日本开幕式,浓浓的中国元素倾倒现场1300多名观众。作为多年来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典保留剧目,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经典剧目《梁祝》,  相似文献   

5.
正翻转、腾跃、踩桩、采青……伴随着急促的鼓乐声,舞狮队员们娴熟地表演着各种惊险的动作,在日本奈良平城宫遗址广场上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5月3日至4日,宁波市级非遗项目"梅山舞狮"参加奈良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平城京天平祭,威武雄壮的舞狮表演,展示出中华民族气度不凡的文化魅力,令现场观众赞叹不已。中国宁波、日本奈良、韩国济州同为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三城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增进睦邻国家友谊为目的,代表国家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12月7日,在经历了"春·传承、夏·绽放、秋·和睦、冬·共享"四部曲后,"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活动年圆满落幕。去年下半年,宁波与韩国济州、日本奈良一起成功当选为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2016年4月15日,以"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为主题的"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正式开启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同时奏响了宁波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7.
宫晓丽  叶樱 《魅力中国》2011,(20):329-329
中日佛教之渊源,前期中国向日本输出佛教,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日本佛教则反输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的不断加剧,日本佛教在东北地区大力扩张,本文拟就对近代以来日本佛教在东北的布教机构的分布数量、布教人数、信徒人数及宣教方式做介绍,以求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东岩寺,位于文水县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中心陈家庄,东汉永平十年(67)明帝钦旨由大司农西河隰城(山西柳林县穆村)人王敏出任钦差大臣,在并州吕梁山创建皇家佛教寺院,由印度梵僧撮摩腾、竺法兰、檀那选址,在程家庄创建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发源圣地之一东岩寺,它比洛阳白马寺早建8年。  相似文献   

9.
文章概述了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西域,在长达1000多年里,成为维吾尔族社会的统治思想。介绍了佛教在维吾尔族的流派:佛图舌弥的小乘佛教哲学思想小乘佛教主张"缘起"说,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规律道理——法,是存在的,即"法有",这是一种唯心的虚无主义哲学。鸠摩罗什的大乘佛教哲学思想:鸠摩罗什一生学崇《般若》,特尊龙树,尤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个人对佛教雕塑发展的认识,以及对佛教雕塑创作中平民化的理解,对"人即佛,佛即人"的理解和对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认为佛教造像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在艺术形态、创作观念、审美欣赏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1.
日本镰仓时期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各种佛教新宗派应运而生,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使佛教开始大众化和世俗化,使佛教真正走入了日本大众,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浙江工商》2008,(12):F0002
浙江永跃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地处东海之滨的莲花洋畔,与著名佛教圣地普陀山隔海相望,于1998年12月在普陀工商局注册成立。  相似文献   

13.
吴方方 《魅力中国》2013,(25):240-240
青藏雪域,孕育了西藏神秘宗教千年文化艺术的珍宝。一千三百多年来,西藏做为佛教的传承圣地,成就了佛教发展历史的巅峰。它的历史与文化一直笼罩在一层神秘又神圣的光环中。有着“”众神的香巴拉、“佛教最后的圣地”等美誉。自佛教从印度北传人西藏后,佛教就溶人了藏族人的生活,成为了西藏的文化符号象征,每个藏族人都是佛教信徒,任何佛的塑像或照片,藏族人都会一脸肃穆地合十膜拜。藏族人对佛的虔诚。不仅使西藏倍增神圣感,也使得西藏话题成为了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是佛教圣地,是艺术的殿堂。一百年来,经过了几代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研究与弘扬,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深远的文化意义正在为世人所认识与关注。今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正在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观光者。  相似文献   

15.
卫燕 《魅力中国》2010,(3X):207-208
佛教自传入日本,在日本的艺术发展中一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日本手工艺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佛教审美思想的日本手工艺设计,得以发展出本民族的独特风格,称为"和风"。佛教审美已深深渗入日本工艺设计的历史中。其中茶道大师、陶艺家千利休开一派之先风,称为其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位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产业基础较好:东方大港、河姆渡文化、名人故里、儒商摇篮、佛教圣地,复合型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中唐以后,中国佛教精神从出世转向入世。无论是新禅宗还是受新禅宗影响的新儒家都不再把"出世法"和"世间法"截然分开,"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的入世精神成为唐宋以后中国宗教伦理的核心。江南地区不仅是明清时期中国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工商文化发育最成熟、最典型的地区;而江南工商文化精神的形成正是受到佛教入世伦理的深刻影响。江南工商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工商业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勤俭"、"诚信"、"忍辱"等成为江南商人的宝贵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2日,第19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宁波奉化雪窦山开幕。本次会议以"法乳千秋·一脉相承——东北亚佛教交流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中韩日三国佛教代表们围绕主题进行交流发言,旨在进一步增进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为东亚、亚洲的安定和谐与世界和平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公元六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早期发展呈现佛教与政权结合紧密、专持一宗、与神道重合等特色,以后日渐普及,对于稳定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发展思想也有违背佛教初衷的地方,如亲鸾提倡的“在家佛”构成日本佛教一大特色,但同时失去了佛教的原点。  相似文献   

20.
来去墨脱     
文晞 《中国报道》2011,(5):95-95
据藏传佛教经典《甘珠尔》描述,"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白玛岗在哪里?答案就是西藏的墨脱。"墨脱"是藏语发音,意为"花儿"。居住在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也把这里称为"白隅欠布白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