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资扩股是指企业通过向社会定向募集股份、公开发行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新老股东共同认购等方式增加企业的股本金或注册资本金。增资扩股是企业一项正常融资行为。由于增资扩股的形式、途径多样化,可能会引起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享有权益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引发有关会计问题。以往会计规范中规定,对于被投资单位因增资扩股而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相似文献   

2.
刘宏 《广西会计》2003,(7):28-2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 ,被投资单位由于增资扩股而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 ,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笔者认为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差额”情况下 ,这样处理是值得商榷的。笔者以一个例子予以说明。假设A公司 2 0 0 1年 4月 1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 4 0 0 0万元的价格购入B公司 35 %的股权。购买日B公司股本 5 0 0 0万股 ,股东权益合计 10 0 0 0万元。 2 0 0 1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2 0 0万元 ,其中…  相似文献   

3.
增资扩股是指企业通过向社会定向募集股份、公开发行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新老股东共同认购等方式增加企业的股本或实收资本。增资扩股是企业一项正常的融资行为。由于增资扩股的形式、途径多样化,可能会引起投资企业持股比  相似文献   

4.
增资扩股是指企业通过社会定向募集资金、公开发行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新老股东共同认购等方式增加企业资本金或注册资本金。增资扩股是企业的一项正常融资行为,由于增资扩股的形式、途径多样,可能会引起投资企业持股比例的变化,从而引发有关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包含除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指出:"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采用权益法核算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长期股权投资帐户的余额总有一天会等于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与投资方持股比例的乘积。但在“投资”准则中规定有这么一种特殊情况 :当会计年度内投资方持股比例发生变动时 ,应分别按年初持股比例和年末持股比例分段计算所持股份期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如按这种方法计算 ,则该年度末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与投资公司持股比例的乘积不等于“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帐户与“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帐户之和。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特举“投资”准则中的一个例题如下 :A企业于 1997年 …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今年发布的《投资》会计准则,主要阐述了投资方投入的资产总额小于、等于、大于投资方按持股比例计算的权益资本时的财务处理。那么被投资方将如何进行财务处理呢?以此为重点,谈一谈我的浅见。1.投资额大于权益资本的财务处理当投资方投入的资产总额大于或等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实收资本额时,被投资方的财务处理如下:借:存货、固定资产或现金(按投资方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贷:实收资本(投资方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的实收资本额)贷:资本公积(按收到的实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与按持股比例计算得出的实收资本额的…  相似文献   

8.
一、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1.差额确认标准不同。按照会计制度及柑关准则的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庖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不计人损益。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应全部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确认任何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不同而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也就不存在股权投资差额摊销计入当期损益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张国柱 《电子财会》2006,(10):44-47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在企业长期股公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当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捐赠、增资扩股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时,投资企业按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的投资比例计算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增资本公积而设置的明细科目,考虑到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等存在价值不确定性问题,投资企业在调增该部分资本公积时,先将其计入股权投资准备,待投资企业出售或转让股权时,再将原计入股权投资准备的部分转入其他资本公积中。在不同的情况下,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核算内容与范围经常变化,有时甚至比较复杂,笔者通过把与其有关的会计处理规定的对比,对该科目核算的内容演变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企业对其持有对联营企业投资和对合营企业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当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因实现净损益而发生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应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当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照应享有的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是在会计实务中,人们对投资企业获得现金股利是否一定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却存在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1.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的差额。通过确认股权投资差额,使投资者的投资成本等于应享有被投资者的所有者权益份额。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通过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调整投资企业的利润,避免虚增或虚减。但在实务中会遇到特殊的股权投资差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9年和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创业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董事会席位比例、股东背景等角度研究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资本投资行为、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董事会席位比例均与被投资企业资本投资行为的积极程度正相关,国有、民营和外资背景的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创业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董事会席位比例总体上均与被投资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积极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但与内资背景创业投资机构相比,外资背景创业投资机构持股的公司研发投资行为更积极。  相似文献   

13.
一、股权投资差额形成的原因 股权投资差额是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权益法下,投资方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该份额即可视为投资方股权投资可实现的未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要素的定义,股权投资成本也就应该按被投资方账面所有者权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定。但在实务中,取得股权时的交易价格往往以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依据,如果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或者存在未入账的商誉,则投资方支付额可能高于计算确定的投资成本,形成借方差额;如果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或存在未入账的负商誉,则投资方支付额可能低于计算确定的投资成本,形成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从理论上看,只要是长期股权投资,无论是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核算,都可能有投资差额出现。只是在成本法核算下,根据重要性原则不予确认罢了,如果追加投资,变更为权益法核算时,准则要求进行追溯调整。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7年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企业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按持股比例等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投资持股比例变动是否属于权益性交易分别论述了其会计处理原理及方法,如: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出售部分投资不丧失控制权、因子公司其他投资者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因母公司对子公司增资导致子公司其他投资者股权稀释等业务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均属于权益性交易,其会计处理原理是不能影响损益和商誉;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控制权等业务均与权益性交易无关.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权益法下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等。  相似文献   

17.
靳利军 《会计之友》2012,(14):80-82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中,投资方可能因增资或减资导致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投资性质、会计核算方法发生改变,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文章分析了持股比例发生变化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问题,强调了核算要点,对一些复杂的内容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案例形式,从新增投资持股比例的确定、增资完成后和增发完成后的会计处理等三个方面,区分国有独享资本公积转增与否的不同情形,分析了市场化债转股分步骤实施情况下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两个层面的不同会计处理;解释了国有独享资本公积的特殊处理方式;阐述了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被稀释和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合并报表按权益性交易处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郑垚 《财会月刊》2011,(2):32-33
一、完全权益法的特征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七条指出,企业持有的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按持股比例等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  相似文献   

20.
于敏 《财会通讯》2005,(8):45-46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可能大于零或者等于、小于零。当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大于零时,称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本文称股权投资借差);当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小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