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从经浇总量上看,GDP总量由2000年的10万亿提高到了现在的40万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出口总额超过了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从人均水平上看,2009年的人均GNI(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600美元,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2014,(8):102-106
<正>2014年1季度中国经济大幅下行,其中内需低迷是经济放缓的主因,消费增速从13.5%降至11.9%,投资增速从18.2%降至17.7%,两者都和地产泡沫正在破灭有关。因此,未来地产走势及其对经济到底有多大拖累非常值得关注,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定量研究。2014年房地产风声鹤唳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1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由去年4季度19.9%大幅降至16.8%,其中3月单月增速降至14.2%。更值得关注的是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3月房屋销售面积大幅下行,单月增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为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2001年1  相似文献   

4.
《经济视角》2006,(12):5-5
仅仅5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将实现又一次量级的攀升。12月9日,国家发改委首次预计今年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20万亿元。这距中国GDP突破10万亿元,仅仅过了5年。7年平稳增长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12月9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GDP将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整后的数据,中国GDP突破10万亿元是在2001年。10.5%的GDP增速也预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中国经济将7年保持在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内(8%~10%左右)平稳较快地运行。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此轮持续7年的平稳趋势从未有过。在上一轮经…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9.9%,在2010年,GDP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有必要搞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研究,以求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增长核算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再次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增长动力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2010~2020年各生产要素的增长动力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东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假设下,"十三五"期间广东经济的平均增速在8.33%左右,这是高速回落后的平衡点,也是中速增长的年平均增长率。2010年以来,广东省从高速发展期进入次高速平稳增长的周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广东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级真抓实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2013年GDP增长达8.5%,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6万亿元、1万亿美元的省份。当前,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新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玉树 《经济》2015,(1):82-84
由于受极端严寒天气影响,美国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2.9%,创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跌幅,给美国全年经济增速蒙上了一层阴影,美联储2014年6月不得不把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区间由2.8%至3.0%大幅下调至2.1%至2.3%。进入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强劲反弹,第三、第四季度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且增长速度超过外界预期,表明美国经济基本面正在走强。支撑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龙 《新经济》2009,(1):7-7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连创高速增长奇迹,不仅使综合国力有了大幅上升,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此引起全球瞩目。尤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发达国家经济涨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所表现出的信心和气度令人折服。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超于7%,并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50%。  相似文献   

9.
正自1978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内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增长近十倍,如此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2011年迄今,中国经济泡沫化已成为许多经济学者共同预测的大概率事件。中国经济是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泡沫化,我们姑且不论,但中国经济在某些领域存在泡沫,当是不争的事实,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行业。中国房地产泡沫,一般被认为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表现明显,这些城市的房价甚至超过了欧美许多发达城市,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断言,中国房地产泡沫目前已到了破灭的边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下滑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低速缓慢增长状态,这也是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国际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效果,货币的大量投入使用只会带来"信贷泡沫"和企业债台高筑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理论界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生态工业理论以及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尚未厘清。本文选择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理论作为讨论内容。在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两方面归纳出:循环经济虽然与生态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研究内容、理论基础等多个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初探     
该文初步探讨了新经济概念的提出、内涵和关系 ,并提出五条对策和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特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十年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谨慎和适度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试论循环经济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加紧研究。但是与知识经济相比,当前我国对循环经济的敏锐明显不够。笔者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生产之间关系,对循环经济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王国忠 《财经研究》2005,31(11):115-128
文章基于经济虚拟化趋势和对经济学二分法思考的基础上,将当代经济看成是一个价值系统,并将其二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然后运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经济虚拟化的过程,验证了经济运行方式与以前存在的显著差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呈两个独立统一的经济系统而存在:实体经济是由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是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值系统.对当代经济二分法论证的重要意义在于解释当代经济稳定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系统风险监管及经济增长模式等制度上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文章从侧面回答了"什么是虚拟经济"和"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这几个国内理论界一直莫衷一是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经济和技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利用现状,以资源减量化为前提,倡导采用循环经济和技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以二氧化碳的二次处理研究问题为案例,对本文提出的研究观点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省,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大,对外贸易依存度高,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但证券交易量占GDP的比重远低于全国水平。因此,为促进江苏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投资结构,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虚拟经济,并注重虚拟经济自身发展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虚拟经济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首先应当把握好虚拟经济的有关概念。目前,国内对于虚拟经济概念的界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果。本文就理解虚拟经济概念有关的几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有利于全面把握虚拟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机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正使人类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损失,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共同面对的最严重的危机。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引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无疑为黑龙江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高文  王任 《经济管理》2007,(11):31-35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确定政府在宏观、微观经济活动中的管理范围,本文试图对政府经济职能的限度和力度进行界定,以期政府经济职能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不出现“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