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小幅增长的预期下,预计2015年我国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资本输出国的状态2014年全球资本流动回顾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全球经济,2014年的复苏态势并不乐观。据IMF2014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估计,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31%,略高于2013年3.28%的GDP增速,但低于2010~2012年的经济复苏速度。世界经  相似文献   

2.
复苏的信念     
经济增速放缓侵蚀信心,但中国企业仍对复苏持坚定信念。 2014年三季度,中国企业的境况可谓一筹莫展。根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和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开展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财会专业人士定期调查,全球经济可能即将陷入较危险的一段不稳定期。  相似文献   

3.
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疲弱且分化严重,全球贸易增速甚至低于全球经济增速,国际局势也较为动荡。在俄乌事件之后,全球原油价格开始持续暴跌,从107美元/桶的高点一路下行至跌破60美元/桶。从G20峰会到相关国际组织对全球增长的努力和预测来看,2015年全球经济有可能继续运行在复苏轨道上。但原油价格何去何从,仍然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4.
<正>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日发布的《2014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认为,全球经济仍未找到一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和金融体系持续不稳定。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在2.5%至3%之间,较2012年和2013年的2.3%略有上升,但远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报告预计,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为1.8%左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达4.5%至5%,而过渡经济体(东南欧和独联体)经济增速将降至1%左右。贸发会议认为,打破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状态需要的不是新的金融泡  相似文献   

5.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新兴市场金融动荡,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但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依然是一枝独秀,仍保持着7.7%的稳定增速。2013年,尽管全球经济实现了稳健复苏,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再次出现了背离,与前几年截然相反,这次背离的特征是新兴经济体增速快速下行,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日本持续稳定复苏。2014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仍旧不容乐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是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世界经济呈现复苏缓慢的"新常态",并且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强化这种态势,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均衡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应在正确研判世界经济新变化的基础上,积极保持平稳增长,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一、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变数增多(一)复苏缓慢。一是经济增速缓慢。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约为3.2%。其中,发达国家接近2%,美国约为2.3%—2.5%,欧洲接近1%,日本约为-0.5%;发  相似文献   

7.
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呈现"三速复苏"态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表现依然强劲,但在先进经济体,美国和欧元区日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欧债危机尾部风险下降推动下,日本推行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受到极大的提振。IMF(2013年4月)预计,全球增速约为3.3%,2014年将增长4%。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金融  相似文献   

8.
2014年,全球经济在保持温和复苏态势的同时,美、日、欧经济出现分化走势,美国经济强势上升,欧洲经济停滞不前,日本经济再陷衰退之中。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其中俄罗斯经济还将陷入零增长局面。美元强势上升,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深刻调整。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9.
2014年,全球经济在保持温和复苏态势的同时,美、日、欧经济出现分化走势,美国经济强势上升,欧洲经济停滞不前,日本经济再陷衰退之中。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其中俄罗斯经济还将陷入零增长局面。美元强势上升,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深刻调整。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也面临着经济增速降缓,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升级和前期经济刺激消化期的新常态。为此,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其中与13年之前的货币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不乏新意之举便是在2013、2014年中国集中运用了包括定向降准、MLF、PLS等多项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与应用无疑在中国一揽子的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文结合了已实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规模和效果分析2013年至2014年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处在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总体温和复苏,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区域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分化明显,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总体符合预期,就业和价格形势较为稳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4,(6):134-135
2014年,美国经济强劲反弹,欧洲初现复苏萌芽,金砖国家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加大,预计全年增速将明显低于去年。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2.5%,低于去年3.9%的增幅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艰难复苏,增速有所放慢,主要经济体走势明显分化。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经济濒临衰退,日本经济温和增长,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回落。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了2013年7月以来的向好回升势头,这为加快推进包括金融、财政以及城镇化等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汇丰银行环球经济研究团队预计,201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将维持在7.5%以上,下半年因基数效应的影响会有所放缓。随着美国引领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欧盟走出衰退开始复苏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增长态势,全球经济前景有望逐步改善。投资将继续成为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并呈现逐步分化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复苏主引擎的作用仍然突出,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的困扰。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隐患未除、全球金融系统依然脆弱以及发达国家自身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全球经济方向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望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增速将趋于放缓。发达经济体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迫于财政赤字压力采取财政紧缩措施,而新兴经济体预计将实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趋缓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6.
叶银丹  贺薇  甄峰 《银行家》2015,(2):96-99
2014全球经济仍在不确定中前行,总体增长依旧乏力。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局势下,各经济体复苏进程快慢不一。新兴经济体增速趋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分化加剧,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欧洲经济不容乐观,陷入停滞风险仍存。全球银行业的表现直接反映经济格局,新兴经济体银行业持续发展,但势头有所减缓;美国银行业进一步走出危机,实力明显恢复;欧洲银行业总体表现仍然低迷,转暖尚需时日。以大银行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为依据(见图1),本  相似文献   

17.
受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和欧债危机双重冲击,全球股市第三季度遭遇重创。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强。以美国和欧元区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复苏步伐显著放缓,欧债危机尚无实质性解决方式。两者作用相互叠加,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不容乐观,包括中国在内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亦  相似文献   

18.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展望及对中国的影响》后疫情时代,随着疫苗研发、推广及逐步普及,全球经济将进人缓慢复苏阶段,预计2021年全球GDP增速为5%左右,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各国复苏进程不均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率先进人疫苗大规模生产、流通、接种流程,预计先于新兴经济体迎来复苏;全球化由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带动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本土化、区域化、智能化、分布式、资本化趋势明显;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回归正常化难度较大,“大水漫灌”货币政策或将延续,财政刺激则可能继续加码;相比较2020年的“跌宕起伏”,2021年全球金融市场有望趋稳,但大幅震荡风险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将放缓201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持续双速复苏,但开始呈现复苏动力不足的迹象,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消费疲弱,公共财政状况恶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被迫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挑战;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日本地震对全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机会,但"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保持良好的心态,积小胜为大胜,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机会的到来才是投资者的理性选择。证券市场:危中寻机2014年经济三驾马车均将面临增速放缓。投资方面,预计将再下台阶,投资模式也面临多方面的转变。消费方面尚有下滑空间,预计2014年增长12.8%,逐季下滑。2014年随着反腐更加制度化,政治与经济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