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3年岁末,经过认真复排的歌剧《张骞》,再次出现在西安的舞台上.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张骞》当然绝非尽善尽美,但其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却绝对不应小觑,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反复体味. 看歌剧《张骞》,首先引发我思考的问题,是文艺创作时应该如何面对题材的选择. 我从来不认可题材决定论.决定一部文艺作品成功与否或者成就大小的关键,不是题材,而是作者以怎样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手法去料理或大或小的题材.也正是由于此,通过小事件生动展示小人物命运,进而深刻折射大时代风貌的成功作品,在中外文学艺术史上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朔风烈烈,云水苍苍.江河荡荡,九州泱泱……”伴着高亢激越的男高音,大型原创歌剧《张骞》唱响古城西安. 《张骞》是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广新局出品,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西安音乐学院联合精心打造的.2013年12月25日,在西安人民剧院连续五天上演,以恢弘的气势、高水准的制作,深深地征服了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历史上曾一度领导着世界文明的潮流,而这种作用是通过输出古老文明的几条贸易之路发挥的。因此,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贸易之路不仅对于我们自己,而且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武汉帝在组织对匈奴战争的同时派张骞和堂邑甘父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以共敌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遣张骞率人马、赍金银丝帛出使西域。张骞及其副使先后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康居(阿姆河、锡尔河中游乌兹别克)、大月氏(巴克特里亚)、身毒(印度)。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开始了中西贸易交通的新纪元。张骞之后,中国使节的足迹远至安息(今伊朗)、奄蔡  相似文献   

4.
张骞出使西域是华夏民族历史上首次官方性大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其开辟了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通道,也为汉王朝开疆扩土千万里,更重要的是刷新了华夏民族对于世界的认识。通过分析探讨张骞出使西域,得出其对于华夏民族"天下观"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丽娜 《走向世界》2013,(36):71-72
<正>1980年在河南省发掘的一个商代后期的古墓中发现一个密闭的铜卤,后经北大化学系分析,铜卤内的涌即为葡萄酒。这说明中国在遥远的商代就已出现了葡萄酒。但在中国漫长的葡萄酒酿造历史上,有两位张姓人氏不能回避:一位是西汉的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引进酿酒艺人,开始有了葡萄酒。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葡萄酒的生产始终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走出国门,一路向西 Go Abroad and Go Westwards 2200年前,大汉文明使者张骞和他的驼队,满载着丝绸、陶瓷,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由此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配置资源、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之际,一群"当代张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采访车队再度扛起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旗,沿着新的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线,从重庆一路向西,撒播友好,寻找全新商机.  相似文献   

7.
《今日重庆》2013,(9):18-21
2200年前,大汉文明使者张骞和他的驼队,满载着丝绸、陶瓷,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由此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配置资源、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之际,一群"当代张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采访车队再度扛起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旗,沿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曾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国的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张之洞、张骞、范旭东、卢作孚.其中卢作孚这个名字对年轻的一代来说或许有些陌生,殊不知一代船王卢作孚和他所缔造的民生公司曾何等显要.  相似文献   

9.
圆框眼镜,话音轻缓,脸上总是带着不由自主的笑意—刘宏毅的形象,符合大多数人对学者的想象。虽然身兼多职,在专业领域却颇有建树。刘宏毅平常并不高调,如果不是近期的"重涉张骞路"大型文化探索之旅活动将他推至镁光灯下,我们对他私底下的资深旅行家、摄影家身份几乎一无所知。2013年3月20日,"重涉张骞路"新闻发布会上,刘宏毅作为本次活动的策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和2016年,我曾沿着张骞之路和玄奘之路,两次自驾走了“丝绸之路万里行”.从古长安出发,一次抵达罗马,一次到达加尔各答.两次旅行,历时4个多月,3.3万公里,15个国家,60多个城市,几乎在古丝路的全程留下了足迹.  相似文献   

11.
杜兵兵 《魅力中国》2014,(18):90-90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从中国通往中亚的陆路通道,班超经营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正式开通了连接欧亚非三州的丝绸之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建设给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加凸显,对于甘肃敦煌广电来说可谓千载难逢.敦煌从张骞凿空西域,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设立,距今2100多年,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才有了敦煌.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两次西行,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就此诞生。在犬漠商队的驼铃声中,中国的丝绸远运到欧洲大陆。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北方经济》2015,(4):31-33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肩负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丝绸之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起点,以最初的中西丝绸贸易为主体,发展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内涵的丝路精神.现如今,世界贸易蓬勃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重新提出,在继承发展古丝路精神下创新了形式,成为重要的国际经贸平台.对促进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日重庆》2013,(9):16-24
晚霞、黄沙,茫茫戈壁滩。两千年来,张骞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沿着这条路线,把丝绸、陶瓷,带到了中亚、欧洲。驶出雄伟的国门,我们再次踏上了一条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7.
汪帆 《中国西部》2014,(1):20-21
<正>中哈:穿越历史的能源新丝路"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肩负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2011,(1):117+116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通西域时,就已经知道楼兰是个临近盐泽、邑有城郭的地方。楼兰国最早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从当时的记载来看,在西汉初期,楼兰是丝路要道上一个重要的绿洲城邦。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4,(11):88-88
2100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此后,这条经贸走廊成为了中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临亚太经济圈,西临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大走廊"。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港的渝新欧国际铁路线被认为是横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大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