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是发展和谐旅游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通过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度的分析和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感知分析,建立了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为管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认知是影响其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旅游者信息涉入的差异对其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以旅游信息传播为视角,采用便利抽样方式对408名旅游者仅从旅行社和既从旅行社又从互联网来获取行前旅游目的地信息涉入差异进行调查,探讨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与旅游信息涉入来源、信息涉入程度和个人互联网体验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当旅游者在行前同时从旅行社和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得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与单一从旅行社获取目的地信息相比,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感知更差,但是这种感知效果会随着旅游者的互联网体验和旅游者信息收集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得到改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推—拉"理论和现有实证结论构建了电影引致旅游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空间面板数据,从旅游者和目的地两个视角对电影与旅游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电影能够有效激发或者强化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从而提升旅游者的出游率和旅游花费,但电影对城乡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电影事业投入与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显著正向相关,但电影观影人次和电影票房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有所不同,电影观影人次能够更为显著地带动目的地旅游收入提升。因此,多渠道提升电影观影人次应该是目的地介入电影摄制和发行各个环节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4.
用网络营销提升河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春梅 《经济论坛》2004,(23):25-2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开始应用于旅游目的地营销工作。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指运用互联网技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目的地信息,从而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引导和促成旅游产品交易实现的过程。它以网络为基础,继承了旅游目的地传统营销的基本特点,又有其自身优势,能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简称DMS)是旅游目的地进行网络营销的平台,能够做到对内行业管理、对外营销宣传。  相似文献   

5.
贺小梅  郑林  王艳珍  刘婕 《经济地理》2011,31(3):523-528
首先界定了"旅游目的地映象","旅游目的地幻象","旅游目的地印象"等概念的内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游客对庐山旅游幻象和印象构成因子的感知差值和旅游映象分值,进而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从旅游者的视角,结合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分析结果探寻庐山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并根据旅游者的反馈意见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ICT的应用发展,旅游者对旅游地体验的内容和质量越来越依赖于地理信息。本文以南京旅游者为例分析了ICT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影响,通过维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日常地理体验包括空间知识和空间体验两个维度,旅游地理体验包括旅游目的地体验、旅游路线体验和整体旅游体验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证明:①ICT的使用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影响人们地方体验的各个方面。通过使用ICT,人们获取必备的空间知识从而形成地理感知和地理体验。②ICT对旅游体验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ICT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体验、路线体验和整体旅游体验。旅游者通过使用ICT,不仅帮助他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还帮助他们通过认知和互动产生地方归属感。③通过对ICT的利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地理知识对其旅游体验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汉旅游景点国内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万先进 《经济地理》2001,21(5):637-640
本项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阐述了城市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旅游目的等)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影响,同时,运用活动空间及曲线分析方法,揭示了国内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区域企业集群动态演化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区域企业集群的动态演化规律,探讨集群企业演化的空间动态行为和反馈机制。依据kti-gti/rti与kt(i 1)-gt(i 1)/rt(i 1)之间关系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区域企业集群动态演化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区域企业集群是由区域生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其演化和发展遵循生态学的基本机制,与其他有生命体的增长十分相似。区域企业集群非线性正反馈机制与区域生态集群非线性负反馈机制构成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9.
陆利军  廖小平 《经济地理》2019,39(12):221-229
目的地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而旅游者生成的UGC数据则在相当程度上较为精准地反映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兴趣和评价。以南岳衡山为研究对象,以百度旅游等旅游门户网站爬取的游记和评论为研究素材,采用文本分析与基于词向量的情感分析方法,基于目的地形象构建的"认知—情感"三维模型,分别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方面探讨了旅游者对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结果表明:①根据词频统计分析、关键词聚类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认知可归纳为人物、自然、交通、活动、建筑、文化、场所/地域等七个维度;②根据情感和语义分析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积极形象感知要素包括佛道共存、心愿之旅、五岳独秀、四季佳景、福寿文化、冰雪奇缘、精妙建筑、文明奥区和抗战名山等九个核心类属,消极形象感知要素则包括服务、资源、环境、安全、体验和设施等6个核心类属、19个二级子类;③基于词向量的情感分析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整体形象感知是积极的,综合正面评论占比91.58%。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