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幸路过兰州。当我站在《黄河母亲》雕塑前,遥望缓缓而逝的黄河,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没有了。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北上、东流,浩浩荡荡地穿兰州城而过。  相似文献   

2.
兰州龙源     
正龙源是甘肃兰州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一个园林。位于兰州市北滨河路白塔山下、金城关外、白马浪西之黄河之滨。龙源以王国文榜书龙字为胎,经雕塑家二次创作,成功地把平面书法变成立体铜雕。龙字铜雕高达24.6米,并辅之以若干龙文化雕塑,与黄河母亲雕塑遥相辉  相似文献   

3.
飞翔的图腾     
静坚如磐石④邀游书室两扇铁翅书写方里豪情一双利爪伸张强者威风你是精灵在长空舒展动人传奇你是图腾向天下诉说久远的神圣惟有黄河开山造世雕塑出你的形象飞翔的图腾@吴恭让  相似文献   

4.
雕塑 它的力量有多大,你无法称量,只能用内心去感受。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有迥异的心灵震颤。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最后一个春节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西部》摄制组来到了兰州市。从这里,我们将开始河西走廊的拍摄。10年前拍摄《望长城》时,我曾来过这里。而今已是今非昔比。黄河两岸绿色的草坪衬托着黄河母亲的雕塑,喻示着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之恩:古老的水车转动着黄河沿岸千百年的沧桑变化。1909年,横跨黄河的第一座大桥在这里建造。从此,世代靠摆渡为生的羊皮伐子客们的艰辛便成为遥远的过去。黄河也因此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 登上北山碑林馆顶楼,从高处俯瞰这座西部都市,夕阳斜照,河面尽洒余辉。朦胧中,似银龙婉蜒而来穿城而过,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 黄河两岸楼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  相似文献   

6.
魅力西部     
《西部大开发》2008,(4):54-55
四川迷人的九寨沟甘肃裕固族风情游兰州“黄河母亲”雕塑云南白族婚俗游新疆美丽的天池摄影/杨军内蒙古草原风情游陕北民间艺术游西安钟楼夜景宁夏西部影视城新疆民族风情游魅力西部@甄国祚~~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玉雕、木雕、石雕、泥雕、竹雕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雕刻就像立体的画,以刀为笔,以大自然所赐的天然材质生动体现质感美、雕塑美、艺术美。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是其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石雕、玉雕、木雕、竹雕……各种材质的雕刻作品缤纷呈现,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8.
履行责任、报道真实、心灵高尚,是受众也是社会对记者最一般的执业要求。记者是一个记录历史的人,确切的说是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真实历史的人。因此,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最起码的执业要求,记者才有资格做一名历史的记录者。  相似文献   

9.
当我一次次走向这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走向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大野时,感觉自已就像是一个朝圣的行僧,心灵的虔诚与生命的渴求都随自己的脚步一路跪拜而来,我想,即使人们的麻木和冷漠到了极点,也不能无视这片土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当我一次次走向这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走向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大野时,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朝圣的行僧,心灵的虔诚与生命的渴求都随自己的脚步一路跪拜而来,我想,即使人们的麻木和冷漠到了极点,也不能无视这片土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于春水 《走向世界》2014,(27):78-79
活体雕塑是行为艺术中的一种活雕塑街头表演时尚艺术,起源于西方国家,通过真人涂绘,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同时再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示最真实最具有意义的行为艺术内涵。活体雕塑也是目前国内商业会议广告促销活动中深受欢迎的表演形式。五一节期间,我见到几组风格各异的这种形式的表演。一进塔山风景区,大老远就看见几组金色、银色及青铜质感强烈的雕塑分别立在风景区内,不时见到游客与这些"雕塑"合影。  相似文献   

12.
雕塑与环境的结合是雕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雕塑、景观雕塑等一系列放置于室外的雕塑艺术品,与环境的结合则显得尤为重要.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拥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雕塑与不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雕塑作品必须与周围环境求得相应的和谐.本文首先对雕塑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从几个方面提出怎样使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3.
雕塑以其饱含的艺术美学特质为广场在城市中发挥其景观艺术空间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雕塑的参与无疑使这些强调功能性的广场空间更具人情味,帮助它们摆脱纯功能主义的冰冷形象,同时给广场景观环境开拓了优质的发展空间。本文将雕塑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元素,一种素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以其独特的审美个性结合当今人们关注的广场景观环境艺术之需要,展现雕塑的美学特征。重点从雕塑的审美特征观结合广场空间角度分析和揭示雕塑的独特魅力,论文试图以各种美学表现手法对雕塑在广场空间中的美学特征进行一定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冕 《魅力中国》2014,(19):140-140
纵观历史,“雕塑始终没有成为一门具有审美自觉的艺术,它只是工匠们的‘皂隶之事’。”正因如此造成了我们传统雕塑的发展缓慢。但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的雕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二十世纪的雕塑形式语言大大地突破了十九世纪以前的雕塑。多样地、开放地、立体化多层次地表达着人类日益复杂的情感内容。’而我们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近现代的雕塑形式上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系统。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璐璐 《魅力中国》2013,(25):142-143
任何艺术,如果不是从创作、表演者的心灵出发。那么最终也将无法抵达受众的心灵,难以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共鸣与交流,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亦不例外。众所周知,双排键电子琴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乐器,演奏技法繁多,至问世以来始终深受各阶层音乐爱好者的青睐。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双排键电子琴的音色、音乐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越发丰富多彩,演奏技巧也更加高超和多样。在表现古典管风琴音乐、大型交响乐、室内乐以及摇滚乐、爵士乐等领域它都能够担当重要而出色的角色,故而它在现代音乐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诸多高等音乐院系都开设有与此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反叛古代主义原则为起点的“否定一再否定”的变革过程,先后涌现了像罗丹、阿基本科、布朗、亨利、达达等一批优秀的现代雕塑的灵魂人物,立体、未来、达达、超现实等流派在西方现代雕塑艺术舞台上相继上演。而与此相比,中国现代雕塑由于在艺术创作上过于强调“直线辩证法观念”这一单一的发展模式,使得其成长因营养不良而发展缓慢。随着西方艺术的大规模进入,中国雕塑界在努力摆脱尴尬和不安的过程中,却陷入了“雕塑讨巧文化”的泥潭,这不仅使我们沉迷于非审美化雕塑的制作中,同时也使我们在对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上远远落后于西方。  相似文献   

17.
一座高达5米的小提琴音符雕塑,旁边站立着四尊摆着经典POSE的"雕塑",当有人走近时,四尊"雕塑"突然动起来,一会儿手拉小提琴,一会儿拿起麦克风摆出唱歌的姿态,原来这是四位浑身涂满黄铜色金属漆的"行为艺人",是青岛展区特意为文博会精心创作的活体雕塑,旨在渲染"音乐之岛"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     
《走向世界》2007,(4):13-13
1月30日,新西兰奥克兰怀赫科岛举办海湾雕塑展,“树叶帐篷”、“我们身边的大海”等大型雕塑在此展出。该海湾上的雕塑展览每两年举办一次,展出的作品放置在通往怀赫科岛的小路旁,使这两公里路程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近年来,黄河水量持续偏枯,可供水量减少,供需矛盾增加。笔者从论述黄河水资源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黄河水资源紧缺的成因,提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建议,以期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耀武 《魅力中国》2011,(18):100-100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的差异性,看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