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涌现出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但同时也出现了学历和能力的不匹配的现象,在我国,大学生正面临就业和能力缺失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由于量的扩大引起的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存在能力缺失现象,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明显不能满足产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可雇佣性,本文以课程为例介绍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大学课程设计改革.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可雇佣性的职业选择:理念、框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国学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6)
职业选择是个人就业的起点,它影响就业者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经典视角从匹配过程、开发过程、决策任务、社会和文化影响职能、弱势群体角度解释职业选择,这在现代条件下存在局限性。本文从可雇佣性视角对职业选择进行重新认识,包括基于可雇佣性的职业选择理念、框架和随之而出的新问题等,以期对职业生涯开发理论的发展以及个人职业生涯选择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依然高速增长,但就业率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持续走好,甚至伴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政府、学校、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可雇佣性能力最为突出。基于此,加强关于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是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运行的中坚力量,注重中层管理人员领导力开发与培养,着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本人将简要分析国有企业如何进行中层管理人员领导力的开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7.
吴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67-268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依然高速增长,但就业率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持续走好,甚至伴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政府、学校、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可雇佣性能力最为突出。基于此,加强关于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是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为了探究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以进入职场的雇员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获取371份有效问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职业满意度、组织内竞争力和组织外竞争力之间呈现正相关,因而能够有效支持可雇佣能力水平越高,雇员对职业的满意度也越高、可雇佣能力越强,雇员感知到的组织内/外职业竞争力也越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以及我国许多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更新缓慢、高素质师资缺乏等问题,可雇佣性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大学生身份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毕业生是否具有可雇佣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营销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又在于中层经理的执行力。本文从提高中层经理执行,所需的技能及其战略承诺和角色承诺方面,论述了提高中层经理营销战略执行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绩效考核体系是联系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是对企业各级人员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关键。在一个企业的全部绩效考核工作中,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是否公平合理、科学有效,对企业的兴衰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运用和发展绩效考评理论,分析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Jill Nelissen Anneleen Forrier Marijke Verbrugg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2017,27(1):152-168
The employability paradox is a concern among employers. It states tha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nhancing employees' employability also increase the risk for employee turnover. This study examined this paradox and pro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x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voluntary turnover mediated by perceived employability. We tested both a turnover‐stimulating path via perceived external employability (i.e. perceived job alternatives with other employers) and a retention path via perceived internal employability (i.e. perceived job alternatives with the current employer) by using two‐wave longitudinal data from 588 employees. The results put the turnover risk into perspective: only upward job transition positively influenced turnover via perceived external employability. Also, the retention path via perceived internal employability was not supported: sever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perceived internal employability, but perceived internal employability did not influence turnover. We did, however, find a direct retention effect of skill utilisation. Overall, the results downplay the employability paradox. 相似文献
14.
15.
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自身就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实施策略。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将自助式整体薪酬引入企业对中层管理者激励与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设计思路和实施的基本条件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与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胜任力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并阐述如何在实际招聘中应用,期望为增强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选拔和配备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提供依据,为高职院校选拔中层管理人才提供明确的途径和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18,56(1):79-101
The education sector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a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Yet, 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hose in managerial positions in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context. Giv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recent espoused ambition, and resource commitment,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world‐class disciplines, this is a significant gap. Drawing on data collected from 18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693 survey responses,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nt to whi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used for monitoring and decision‐making purposes, and role conflict,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existing knowledge on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by revealing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underpinned by competing rationalities and demands on academic leaders. It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f China is serious in building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9.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实力的体现。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在经济压力、心理问题和技能缺失等因素影响下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必须从解决经济困难、消除心理问题、建立综合培养机制来加强贫困学生的就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再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有效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最终有效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