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通过引入适合于我国省份层面的国内贸易边界效应模型,利用1997、2002、2005和2006年的相关样本,具体考察了影响我国国内贸易的两个层面壁垒因素.在控制了距离等自然壁垒变量后,实证得出了我国样本期的边界效应值为16.78,且1997-2002年和2002-2005年两个期间平均的省份边界效应具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后个时期上升趋势明显走弱,显示边界效应的收敛趋势),而2005年之后则具有下降趋势;结果认为地方产业结构雷同对区际贸易具有阻碍作用,财政分权下的政府保护偏好是导致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省份的对外贸易对区际贸易具有替代效应,而经济结构和政策壁垒的总体边界效应达3.90.  相似文献   

2.
赵永亮 《南方经济》2012,(3):13-22,36
本文通过引入适合于我国省份层面的国内贸易边界效应模型,利用1997、2002、2005和2006年的相关样本,具体考察了影响我国国内贸易的两个层面壁垒因素。在控制了距离等自然壁垒变量后,实证得出了我国样本期的边界效应值为16.78,且1997-2002年和2002-2005年两个期间平均的省份边界效应具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后个时期上升趋势明显走弱,显示边界效应的收敛趋势),而2005年之后则具有下降趋势;结果认为地方产业结构雷同对区际贸易具有阻碍作用,财政分权下的政府保护偏好是导致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省份的对外贸易对区际贸易具有替代效应,而经济结构和政策壁垒的总体边界效应达3.90。  相似文献   

3.
市场获得、壁垒与外资企业分布——新经济地理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8个省份8个行业的2000-2007年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传统变量如地区工资率和自然运输成本成为外资进入受到制约的基本因素,而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中间品市场获得和产品市场获得,则成为外资进入的显著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国民待遇"的公平性部分抑制了外资进入的积极性.最后,文章考察发现,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具有省份壁垒和行业壁垒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4.
市场(潜力)获得与边界效应——区际一体化程度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Krugman(1991)的“中心-外围”模型,本文给出了“三区域模型”的思路,并作出了相应的边界效应假说,通过MP函数对我国不同区域层面的经济活动变量(工业增加值和工资率)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市场获得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显著变量,我国不同年份的回归显示经济活动的重要变量(如工业增加值和工资率)与地理空间上的市场获得呈正相关;就市场获得的逐年增加来看,收入成为主要的解释因素,而边界壁垒减少对市场获得的贡献次之,甚至部分时期成其阻碍因素,如1985-1995年期间,全国范围的“边界效应”(市场获得的阻力因素)较为明显,其中内地区域又明显高于沿海区域;而1995-2005年期间,内地与沿海区域均出现边界壁垒减少的市场获得增加效应。总体显示,1995年以来,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呈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啤酒市场整合程度看WTO对消除地方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现象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而地方保护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市场分割。本文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 ,以啤酒行业为切入点 ,具体考察中国啤酒市场从 1 997年1月至 2 0 0 3年 3月的整合情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从整段时期看 ,中国啤酒市场的分割现象比较普遍 ;加入 WTO有助于消除啤酒行业地区间的保护壁垒 ;北京和青岛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地不存在市场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WTO与中国区域间地方贸易保护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竞争性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削弱中国地方贸易保护壁垒的效应。具体而言,根据区域要素禀赋的差异,文章比较了三种情形下贸易保护壁垒对生产者、消费者、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各方福利的影响。文章认为,加入WTO将有助于激励经济参与各方减少地方贸易的保护,并因此增加整体的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7.
地方保护主义与中国省际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各地区的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地区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三类指标,本文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影响中国的省际贸易。基于边界效应模型,本文的大多数实证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较低,地方财政收支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省际贸易,但是地方政府仍然出于保护本地国有企业的目的阻碍地区间贸易。地方保护主义作为一种贸易壁垒确实阻碍了全国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5-2013年全国29个省区面板数据,从支出和收入分权角度,对财政分权(政府纵向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横向竞争)与区域城镇化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对影响城镇化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综合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分权度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大于收入分权;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竞争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西部地区尤其显著。认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应加快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同时加强对于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的鼓励和引导,实现三大区域利用外资比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5~2009年以来我国逐渐取消外资银行进入壁垒的实际数据,通过设立银行业收益和成本方程发现并估算出消除壁垒带来的两方面行业直接效应,即外资银行服务价格水平下降1.9%和国内银行业经济效率改进1.8%。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信息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C-GE)就壁垒消除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测算结果表明,两个直接效应中,改进国内银行业经济效率的经济影响是主要的;从宏观层面上看,短期内能够带来就业和GDP相对基准情景增长,同时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有所增长。进口随着国内需求的扩张略有增长,净出口明显扩大。总体上,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逐渐取消外资银行贸易壁垒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政策举措,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引力模型和Pooled EGLS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并非取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而取决于增大的国家j市场规模、提升的中国人力资本质量等因素.(2)随机效应证实,国家或地区j与中国地理距离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共同边界和相同语言没有显著性影响.不过,Hausman检验表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是更加有效的.(3)1995-2006年韩国、日本、美国等24个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反应不敏感,同期马来西亚、法国等20个国家反应敏感,说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的作用具有国别性差异.(4)温州经验表明,强的知识产权制度并非是经贸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不同发展阶段,拥有特定特征的国家或地区应追求不同的知识产权政策.对策是,中国可利用贸易回转效应、加强劳动力知识技能培训来促进高技术产品进口;中国应区分贸易国别,精细地选择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寻求知识产权保护与经贸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