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冯宏 《价值工程》2011,30(11):205-206
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其归属却一直没有定论。在探讨翻译文学的归属中应该重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翻译文学与比较文学,以及翻译文学与法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英美文学中有着特定的语境文化,在分析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时,要提高对于语境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要明确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因素,这样利于不断提高英美文学翻译水平。文章基于实践研究,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英美文学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3.
冯维娜  黄晓英 《价值工程》2011,30(20):218-219
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按照文本的类型,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外宣翻译的特点是把中文译成外语,译文的读者是外国人,更注重译文和译文读者。纽马克认为,文学翻译以语义翻译为主,非文学翻译以交际翻译为主。外宣翻译的文本主要是非文学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文学翻译中,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正确、有效地翻译原文学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之谨慎处理,尽可能地避免文化误译现象以保留原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本文拟从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影响出发,在充分了解《围城》中不同文化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探求一系列文化处理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围城》中的真正内涵,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语言风格翻译的探讨,寻求翻译中达到最大风格对等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中自觉地使用文学文体学就可以解决假象等值问题,是达到最大风格对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翻译史上的奇迹,在其诞生不过百多年的时间内,《红楼梦》的翻译已历经百余年,已有全译本外文译本二十多种。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也受到高度重视。19世纪初,海外就出现了一大批《红楼梦》摘译本。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淼 《民营科技》2011,(9):83-83
译者主体性客观存在于文学翻译中。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学者们对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翻译理论界都对译者主体性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我们在强调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必须看到译者主体性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以原作和原作者为中心,以译作是否忠于原作作为评判翻译好坏的唯一标准。读者反应和接受美学理论影响下的读者观照视角则实现了向读者中心的转移,它以译文为中心。本文从这一视角审视林纾的主要文学译作,以期能更客观全面地说明其译作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被接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的翻译不仅要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而且要有趣味性、惊险性等特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带领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翻译目的论弥补了传统翻译理论的不足之处,将焦点聚集于翻译目的上,认为翻译是带有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任何形式的翻译,包括翻译本身都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文学翻译目的受制于译文预期的接受者,译文读者决定着翻译的方法和过程,儿童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文学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因而,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应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卫强 《价值工程》2011,30(26):168-170
人对于语言意义的理解是与人的主观体验紧密相关的,语言意义从文化层面上说既有经验的相似性,又有经验的个人性。文学翻译是文学文本语言意义以及审美经验的跨文化传递,既要考虑语义对应,又要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体验和审美影响,所以在翻译中,译者必定要适应语境、主题倾向和文学性要求,对于做出恰当的引申。通过文学文本的翻译分析,我们发现语义引申受到相关因素的限制,一味的引申也可能造成文学审美效果的亏损,使译语读者失去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2.
徐娜 《财会月刊》2011,(12):I0022-I0022
根据发明家、作家、未来学家雷·科兹威尔的看法,到2029年时机器就将达到人类的翻译水平。然而他也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自动翻译技术发展也无法取代语言学习,因为即使是最高级的翻译技巧也无法真正实现伟大的文学作品之间的语言转换。“有些东西就是不能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个性。因此阅读文学著作的原始语言版本将好于任何,哪怕是最好的翻译版本。”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重要社会功能与价值.有很多精彩的儿童文学译入中国,对青少年读者的思想与品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接受美学理论与儿童文学的翻译实践结合,讨论儿童文学翻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艳杰  程绍华  孙琳 《价值工程》2011,30(13):306-307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19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人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因其主题的神秘性和结构的奇特性而享有文学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称谓。《呼啸山庄》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原则为评判标准,重点从人称翻译对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探讨"归化"和"异化"在两个译本中的应用。同时提出,译者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归化"和"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利弊,合理地将二者结合应用到翻译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影视台词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功能翻译概念运用于影视翻译研究,对迪士尼动画片<功夫熊猫>中人物对话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在影视翻视中,译者可以对译文稍加调整,使之更符合原文的语境、时间和节奏,但这一调整必须以功能对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和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因此,翻译学的发展需要利用其它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理论为己所用,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系统,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近年来,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其理论成果已经应用到各学科,并对它们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对语言能力的阐释,以及对语言范畴是非离散范畴的界定,为人们解释语言的奥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出发,深入探讨其对翻译理论及实践的指导意义,提出翻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翻译活动充满复杂性,而中国古代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更为翻译增添了困难障碍。针对中国古诗词业已存在的翻译文本是对诗歌可译性的有效证明,但由于诗歌本身的独特性造成的翻译的变形使得译作总是无法让人十分满意。本文从古诗词文字与形象的关系、中国古诗词极重"微言"两方面入手,分析翻译困难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代玉华 《价值工程》2012,31(3):219-220
作为文学的最高表达形式—诗歌,历来是文人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因此对于诗歌的翻译,对翻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渊冲的三原则理论给诗歌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思维,对于诗歌的翻译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三原则进行探析,希望我们继续继承优秀的诗歌翻译传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文化传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翻译的信、达、雅标准、功能的对等与语用、文体风格、机器翻译等方面论述了赵元任先生的翻译思想,认为其翻译思想虽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但带有明显的现代语言学的特征,属于语言学派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0.
张海霞 《活力》2005,(11):140-141
郭建中,2000年在其论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中指出:翻译中对文化的两种处理方法,即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都能在目的语中完成各自的使命,由此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异化还是归化一直是翻译界直译派和意译派争论的焦点,以往的争论大多围绕语言传递本身的忠实和流畅孰重孰轻等问题展开。近年来,随着文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并向周边学科的渗透,翻译理论界越来越注重把语言的翻译放在文化交流的总体环境中进行探索,从文化的视角来看翻译的异化和归化问题,即把翻译不仅仅看作不同语言的转换,而是把它看作不同文化的交流;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交流的发展趋势,看它们会对翻译的异化和归化提供怎样的启示。这样的观察角度拓宽了研究者的思路,使我们有可能对翻译的异化和归化问题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