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商品化的手段在住房领域配置资源,比计划体制下的住房实物分配更加公平和有效率.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实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措施,在国家统一房改政策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稳步推进企业的房改工作,有效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维护企业稳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自1989年国务院出台11号件以来,已历经八个春秋.八年来的房改工作,在改变旧的福利制分配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实行住宅商品化的目的。一是尽快解决城镇职工的住房问题。二是促进住房建设投入产出的良  相似文献   

3.
一、住房保障必须积极发挥用人单位的作用 我国住房保障实施的背景之一,是在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行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后逐步形成的。住房制度改革使得用人单位逐渐游离于职工住房问题之外,用人单位在职工住房上的责任逐渐弱化。住房保障的任务完全由政府承担显然是不可能的.用人单位在职工住房问题上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无论在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单位自建租赁住房方面.还是在职工的购房或租房的货币化补贴等方面,用人单位均应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我国现阶段住房供需现状与住房供应体系相联系,对住房供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住房问题的解决不能完全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政府亦应当在解决人民住房问题上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在促进居民购房消费过程中的作用周振明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而出售公有住房,则是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纵观世界各国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的经验,通过出售住房,提高自有住房的比率,乃是各国住房的基本政策之一,然而各国...  相似文献   

6.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提供稳定资金来源的一项长期制度,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策。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低存低贷”的政策优势,建立职工住房的自我保障机制,增强职工解决自我住房,提高居住水平的能力,推动实现城镇职工住房商品化。济南市于1993年开始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住房制度由福利化分配向住房市场化、商品化转变的改革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对经济适用住房出现的议论,介绍西方一些国家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经验,即实行分类供应制度。优点是:高中低收入者都到市场上去买卖或租房.实现了住房商品化;政府给中低收入者住房以适度的社会保障,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消费。美国、新加坡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为核心.为推行社会住宅起了决定作用。在我国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建立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是完全正确的。目前我国推行的经济适用住房在管理、供应对象、户型、房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推行经济适用住房任重而道远。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上海“夹心层”人群住房问题解决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改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住房问题,通过建立健全诚信、规范、透明、法治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和分层次、成系统、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供应政策,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在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问题还未完全得到有效解决,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结合上海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政策的实际情况,针对”夹心层”人群,对其住房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思路,以早日实现这类人群的“安居梦”。  相似文献   

9.
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住房逐步商品化、社会化。住房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住房找市场、买房靠贷款”已成为人们住房消费的共识。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不口丁或缺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0.
公租房和廉租屋合并,是一个涉及如何理顺我国保障房体系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保障房的基本理念和供应办法许多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的国家所持有的基本理念是:只有实行住房社会保障和住房商品化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才能解决好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 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从根本上说,当然是推行住房商品化,即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使住房作为商品进入消费市场,由居民通过购置或租用住房,从而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筹集私人资金建房虽然不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部,但采取这一措施与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城市居民由福利住房制度向社会主义商品住房制度的转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住房实物福利保障与房改推进住房商品化对比分析,显示两种管理体制的利弊,明确住房保障与住房商品化结合是解决住房问题的现实选择。针对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体制与住房市场化方向不相协调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保障现行的政策规定,对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改革,归纳起来就是:货币化补贴、共有化确权、规范化严进、市场化运作、制度化退出。  相似文献   

13.
住房问题是我国目前重点关注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风险,可能会面临累积资金额巨大的风险,所以有效实施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合理进行内部控制,能促进住房公积金项目更好地发展。文章分析住房公积金的概念,阐述住房公积金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产生原因,在实际管理中总结经验,针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住房保障》2007,(6):2
10年来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使亿万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住房市场化、商品化的成就。然而住房市场化并非万能,广大的低收入群体不能依据其解决住房问题,亟待政府承担起住房保障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算职工领取住房补贴后的住房消费能力.分析了我国目前住房供应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下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和实际住房供应情观进行比较,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关键: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完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体系。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市场竞争使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回归正常,加大力度发展经济适用住房,鼓励发展集资合作建房,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居住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庞大 ,经济尚不发达 ,住房问题一直很严峻。近十年来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住房逐步从福利化转向商品化。由于社会、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在住房商品化的转型时期 ,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需要充分考虑国情 ,从实际出发 ,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近十年来城镇居民居住状况特征分析   1.城市居民居住状况有所改善从表 1可以看出 ,近十年来 ,我国城市住宅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每年的住宅建筑速度和建设量明显提高 ,人均居住面积从19 90…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住房状况是影响青年发展提升的关键要素。如今,青年群体面临着较大的住房压力,其住房问题亟待解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从青年就业人群的住房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当前解决青年住房问题的相关政策、我国青年住房分层情况及其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居住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承担着较重的住房经济负担,国内缺乏针对大部分青年群体的住房保障与住房支持。由于"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的影响,青年住房分层问题日益严重,缺乏精准的解决方案。对此,本文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并以未来雄安新区为例,总结解决青年就业人群住房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房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对有效解决我国城市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政策含义。在多元经济学范式下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结合住房和住房市场的特性,探寻社会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规则:市场与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边界,构建了住房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探讨我国城市住房问题求解的思路及对策:完善住房市场、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发挥“第三方”的作用,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住房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对有效解决我国城市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政策含义。在多元经济学范式下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结合住房和住房市场的特性,探寻社会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规则:市场与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边界,构建了住房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探讨我国城市住房问题求解的思路及对策:完善住房市场、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发挥"第三方"的作用,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坚持住房保障制度与住房商品化结合的方针,以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特定目标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为目标,建立和制定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三个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些制度在改善和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上发挥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管理止的漏洞和缺陷,以至于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政府在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