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关于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产生和设置时间问题(一)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产生最早在期货交易所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上,物品期货交易所早在18世纪就已经产生,但金融商品期货交易所却是本世纪才兴起的,美国金融交易所是1985年才从棉花交易所中分离出来,专做欧洲货币单位、美元指数和五年期美国政府国库券的期货,在物品交易所中,最先出现的是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以后才有工业品和金属材料、能源等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的日本大阪交易所,但反映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发育的要求的是美国于1948设立的芝加哥谷物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国内外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主要对象,也是国内商品交易所比较活跃的大宗粮食期货品种。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交易为研究例证,分析国内外大豆供求情况及期货价格变动趋势,提出发展我国大豆期货交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期货经纪公司的外部环境最重要的在于立法与监管、交易对象、交易主体。应增强法规的适应性 ,及时追踪期货市场的创新 ;积极扩展期货品种 ,立足商品期货 ,开拓金融期货 ;努力培养市场交易主体 ,以形成期货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四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组建应与批发交易市场分开要保证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质量,从发展来看,还是把它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分开来好。因为后者组织的是现货贸易,即使是远期合同也不是期货交易的标准合同。组建期货交易所初期,为了试点,取得经验,在批发交易市场中辟出一块专门从事期货交易而使同一交易组织中两种交易并存,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毕竟是一种过渡。为了期货交易所的组建能够  相似文献   

5.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期货平均交易价格对整体物价指数的作用及影响是不相同的,总体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作用及影响是显著的,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作用及影响不强,尤其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作用及影响较弱.为了完善中国期货市场,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正>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先后在郑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建成了粮食、金属、石油等商品的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已成为我国的又一经济热点.随着煤炭价格的放开,上海煤炭交易所、东北煤炭交易所、太原煤炭交易所及一些煤炭交易市场也先后建立,表明煤炭这种长期计划分配的重要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已进入市场.于是,有人提出在我国开展煤炭期货交易的主张.在上述煤炭交易所中,有的也提出以进行期货交易为目标的设想.但煤炭能否作为期货商品而进行期货交易呢?这显然是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香港期货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指数期货主要有恒生指数期货、红筹股期指、恒生100期货等.在指定的交易时间内,所有合约月份的指数合约都可做买卖,没有“板“的限制.香港期货交易所清算系统是分级和分层次的,分层化的市场结构是保证期货市场正常运行的主要措施,按金和每日清算制度是风险处理制度的命脉.香港股指期货市场一方面加强政府监管,另一方面交易所进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余国杰  罗奕 《新智慧》2008,(8):14-15
金融期货,是指交易的买卖双方承诺在未来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内,以事先约定好的价格交付某种特定数量金融工具的合约。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和股指期货。金融期货属于典型的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一般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核算。  相似文献   

9.
正绿色金融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已为国际金融界实践所印证,国际上环保衍生品交易所推出环保期货、互换合约等用以解决国际环保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明确环境质量指数期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质量指数期货的优势和在我国推行环境质量指数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并着重强调当前我国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碳排放交易所、完善与低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出环境质量指数期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顺利进行。股权分置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上市公司“清欠”进入尾声,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伊始,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工具又将粉墨登场,它的推出增加了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改写了我国只有商品期货的历史,又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色金融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已为国际金融界实践所印证,国际上环保衍生品交易所推出环保期货、互换合约等用以解决国际环保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明确环境质量指数期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质量指数期货的优势和在我国推行环境质量指数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并着重强调当前我国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碳排放交易所、完善与低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出环境质量指数期货。  相似文献   

12.
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的初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小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市场交易主体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体现了以风险控制为主要目的,"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但是在流动性、套期保值效果、价格发现功能、主体风险方面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为完善市场,可从交易品种上再推出窄幅股指期货等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或者直接在股指期货市场引入QFII,丰富市场交易主体,推动我国股指期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股票指数期货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基础产品的金融期货产品,其经济意义是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一定日期、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交割某一股票指数的成份股票而达成的契约;其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通过对股票价格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市场中产生最晚的品种,却是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崛起、金融衍生市场的扩展,以及证券市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股指期货在各国获得良好发展、交易规模迅速增长,股指期货成为新兴证券市场开设衍生交易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从市场交易主体角度探析中国股指期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的初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小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市场交易主体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体现了以风险控制为主要目的,"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但是在流动性、套期保值效果、价格发现功能、主体风险方面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为完善市场,可从交易品种上再推出窄幅股指期货等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或者直接在股指期货市场引入QFII,丰富市场交易主体,推动我国股指期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的结算模式是影响交易效率、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自律监管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的一个中间环节,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的结算机构设置有内设部门、独立结算公司和交易所控股结算子公司.交易所自律监管有完全自律、法定自律和政府监管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点和缺陷.成功的交易所自律制度需要平衡政府与自律组织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法律救济功能,把政府监管、受害者司法救济与交易所自律监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5年小麦、玉米以及棉花的期货和现货周数据,利用GARCH模型对这三种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进行对比。对比发现:三者中棉花的套期保值绩效最好,玉米次之,小麦最差;与国外相同农产品的套期保值效果相比,三者的套期保值绩效都很差,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为提高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期货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完善整个期货市场的主体结构;增加我国期货品种,建立规范的合理有效的期货交易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大宗商品上市交易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期货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积极优化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陈涵怡 《企业家天地》2010,(10):105-107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它是以股票指数为行权品种的期权合约指协议双方同意在将来某一时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股票指数的可转让的标准化合约。而我国精心准备了上千个日夜的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于2010年4月15日4个交易品种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创新进入新阶段,期货市场步入了一个金融创新的新时代。它的问世对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股市从6124点高位快速回落到1624点附近,随后又从1624上涨到3478点,又从3478下跌到2319点,期间,政策变化莫测,广大投资者面临的股市系统性风险骤然加大。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8.
受在华外商的影响和刺激,中国商人也尝试进行期货交易和筹设交易所。在交易所产生之前,同业公会、公所暂时充当了交易所的角色,并且出现了类似于期货和约的成单、成票及期货买卖,这是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雏形。中国第一家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开业和其他各类交易所的设立则意味着近代中国期货市场正式形成,规范化的期货交易制度也随之确立,与此同时还掀起了一次交易所投机狂潮。由于所依存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近代中国期货市场体现出了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1997年10月24日印发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2000年11月29日印发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规范了企业商品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但是在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的实际操作中,尚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期货合约价值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问题1.期货合约价值的确认问题。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商品的标准合约,它是期货交易的对象。期货合约价值是指期货合约所代表的期货商品的价值。《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均没有提及期货合约的价值,也没有提及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只是在《补充规定》中提到企业在开仓建立套期保值头寸或追加套期保值合约保证金时,应根据结算单据列明的金额,借记“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科目,贷记“期货保证金——非套保合约”或“银行存款”科目。这一规定可以理解为,当企业开仓建立套期保值头寸或追加套期保值合约保证金时,期货合约应占用相应的保证金,从而在会计核算中应将该部分合约所占用的保证金从“期货保证金——非套保合约”科目或“银行存款”科目中转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期货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非赢利组织改造成赢利性的股份公司。在目前发生的国际期货市场的技术变革与组织创新背景下,本文从交易费用、公司治理结构、权力安排和融通资金等方面来研究期货交易所由传统的会员制非赢利性的交易所向股份公司转换的背景、原因,以及公司化改造对组织性质、治理结构等方面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