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目,存冀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顼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携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可变现净值是存货蓐末计量的重要因素必须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量的陈述为: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加以计量。存货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局限性。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由于历史成本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相似文献   

4.
艾莉 《时代经贸》2011,(24):71-72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期末计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上。本文将针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会计期末,为了客观地反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准确地计量“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未存货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第18条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相似文献   

6.
罗新运 《当代经济科学》2000,(6):105-106,108
一、存货与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核算(一 )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核算如果期末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 ,会计核算中不需作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应将成本降低至可变现净值 ,同时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在实务操作中有三种处理方法 :1 .不单独确认期末存货计价损失的直接减少存货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存货计价损失不单独入账 ,直接从“存货”项目下减除并增加当期销售成本 ,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有关存货项目。这…  相似文献   

7.
马红波 《时代经贸》2008,6(1):152-154
存货是公司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构件。文章根据财政部颁布的新的存货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针对存货期末计量进行了探讨。浅谈了资产负债表日,如何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分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提、如何转回、如何结转。  相似文献   

8.
马红波 《时代经贸》2008,6(2):152-154
存货是公司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构件.文章根据财政部颁布的新的存货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针对存货期末计量进行了探讨.浅谈了资产负债表日,如何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分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提、如何转回、如何结转.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现在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做了较大变动,如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同时予以结转。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发布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存货期末计价方法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文章对其内容及采用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及实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发布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存货期末计价方法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文章对其内容及采用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及实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本文主要讨论在内部销售价格(以下用R表示)小于内部销售成本(以下用C表示),产生内部销售亏损(以下用K表示,K=C—R)的条件下内部存货交易的两种抵销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是现在学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公布和金融危机的兴起,更引发了我们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思考。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并列,确立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地位。而同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兴起,美国证监会(SEC)等,允许内部定价,由公允价值回归到历史成本,值得深思。本文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入手,浅析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据此对我国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该准则对企业存货的确认、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成本的结转及相关信息披露作出了明确的规范。现就此作简要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6.
徐新宇 《江南论坛》2004,(12):51-52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消耗或销售而持有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外购商品、协作件、自制半成品等。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会计准则规定:纳税人的商品、材料、产成品和半成品等存货的计价,应当以实际成本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对各行各业财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善中越来越健全,逐步向实现国际化靠拢,但有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存货这一块.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有了新规定: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法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舍弃了公允价值.但新会计准则下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将以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为基础,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核算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对策为落脚点,来阐述我对完善企业存货跌价准备会计核算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勇 《经济师》2003,(7):258-258,280
持有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期末计量的处理也不同。文章探讨了不同情形下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转回方法 ,以及对已售存货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黄丽萍 《时代经贸》2007,(5Z):99-100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者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产成品。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下,存货的结存量影响着销售成本和利润的确定。在实施财务审计和财务分析时应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有效控制成本费用,保持低成本优势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前提和关键因素。本文重点论述了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实质、应注意的问题及比较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