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以大国心态做为界定大国的标准,从三方面的例子指出美国在心态上和大国的距离,最后希望美国能借鉴一下中国古代先贤叙述的包容开放的大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大国心态做为界定大国的标准,从三方面的例子指出美国在心态上和大国的距离,最后希望美国能借鉴一下中国古代先贤叙述的包容开放的大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关于海权与大国崛起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崛起关系的分析有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命题及其引发的问题:第一,关于海权是全球性大国的必要条件的命题。这一命题引发的问题是如何科学理解海权对大国崛起的影响。对此,作者指出多数西方学者都是结合经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等其他因素来强调海权重要性的;历史也表明海权本身并不具有确保国家强盛的神奇功效,国家盛衰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活力以及制度创新的能力。第二,新兴海权国家尤其是陆海复合国家挑战既有的世界海洋霸权,从而引发国际体系的冲突与动荡这一命题。作者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并不存在新兴海权国家与既有海洋霸权冲突的历史逻辑,其关键取决于新兴国家大战略的选择;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不同时期国际体系的总体特征和时代主题的不同。解释模式可以解释历史上的两次更迭,并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预测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4.
大国优势、边界效应与后发大国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是后发国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后发大国来讲,不能仅依照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战略,也不能按部就班地遵循后发优势战略。后发大国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超大型的国家规模所带来的大国优势对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并结合边界效应这一前提条件,超前搞自主创新战略。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含量、边界效应都较高的高科技产业,要勇于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王哲 《中国报道》2014,(11):18-19
2014年的北京雁栖湖,中国将再次展现和平、发奋、创新的大国形象,并积极履行时代赋予的大国责任,为亚太的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新兴大国群体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些新兴大国一般提倡和平共处、公平合理、尊重国际法和多边主义等原则,它们正在从力量对比、组织规范、国际共识与共同议题等方面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国际体系正在通过和平、渐进与交替的方式转型,呈现出多极多边、协商谈判和基于规则的初步框架结构,但这一转型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在负面因素综合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倒退和逆转。鉴于新兴大国群体迅速增长的综合实力和逐步提高的话语权,它们建构国际体系的战略选择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多元多体的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传统基金会2007年12月29日 尽管媒体令人喘不过气地报道说世界银行往下修正了它对中国经济规模的评估,但这些数据实际显示的是中国在制造业产出方面确实超越美国。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巨人,我们需要认真地把它当作一个国际经济大国以及战略和军事大国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大国协调与国际安全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协调是大国共同管理国际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多边安全机制。它主要通过会议外交和协商、共识来决策,并依据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和自我克制等共有规则与规范行事。从发展进程看,它经历了应对军事安全的传统大国协调和应对综合安全的新大国协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大国协调在维持国际和平和解决重大国际危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已成为国际安全治理的主渠道。目前的新大国协调既是对传统大国协调的重要延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安全议题的多领域、会议机制的多轨道和常设性、成员数量的增多、规则与规范的低法律化和非强制性等。总体上看,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新大国协调比传统大国协调更容易推行,但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因而必须从合法性、授权性和集中性诸方面予以改进。合法性主要是增强法律化和责任性;扩大授权性可以与权威国际组织缔结成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集中性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更具内聚性的新的大国协调,即全球治理中心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逐步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国际援助。2000年以后,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况,这与中国大国战略的拓展与实施密不可分。根据历史经验,一个国家想要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确定大国地位的合法性,它就必须要在国际上树立威望,得到他国特别是重要国家、主要大国的承认。鉴于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世界体系的总体特点,如果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大国,就必须要走对外援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琚泽钦 《魅力中国》2011,(5):121-121
当前中国在战略观念上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物质实力增强不等于软实力的提高。文化外交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已经被视为中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成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权势转移理论往往将大国实力的不均衡发展与霸权战争相联系,并认为崛起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满是霸权战争的根源,由此提出管理权势转移的必要性。美国与亚太战略再平衡相联系的战略东移,本质上便是对中美权势转移的预防性管理,这呼吁中国应采取有效的战略应对以避免被动式管理、反应式管理和个案式管理。一方面,美国的管理本身存在着源于权势转移理论的重大前提假设错误,为中国主动应对进而有效管理中美权势转移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成功实现和平权势转移的国家,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美英权势转移的管理经验,也为中国未来主动、有效地管理中美权势转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避免由美国预防性管理中美权势转移而带来的涉中国的争端集中性爆发,中国针对中美权势转移的主动和有效管理战略应确立精细的阶段性战略和阶段间衔接战略,实现从"坚持韬光养晦"到"部分积极有所作为"再到"全面积极有所作为"的平稳过渡,最终迭致中美权势转移的和平实现。  相似文献   

12.
韩明高 《魅力中国》2011,(4):232-232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中,只有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精髓并将其与时代的特征加以融合,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联系传统的“新中国文化”,才能充分应对信息时代来自文化方面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可以被运用到身份研究当中。根据这一理论,施动者之间是在一个共同的生活世界当中通过争论、商议和劝说的过程来交换理由和论据的,也就是说,争论的双方都拥有平等的地位。这种商议和争论的结果有可能是双方之间就一个特定的问题形成了共识,也可能是双方之间由于分歧过大而各自保留自身的论点,但是在交往行动中互动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被对方所提供的更好的论据所说服。作者结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分析了中国通过这一机制来为自身建构一种负责任大国身份的过程。在这一机制当中,中美两国之间就相互的国际责任和身份定位等问题进行了争论,并且在各自保留异议的基础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中国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并且使自我的身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所接受。同时,作为一种理论工具,交往行动理论也有助于推动对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各种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对中国同相关国家开展战略对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的那样,“卡塔尔是一个有着独特想法的国家,喜欢在大国政治中扮演角色”。且不评判卡塔的“大国梦”能否实现,仅小国卡塔尔利用软实力“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便不可小觑,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持续崛起使国际结构有可能重回两极。但当前中美在东亚的地区性新两极和古代两极体系的"旧"反例都提醒我们,我们对两极体系的认识还远未到完善的程度。两极结构下大国并不必然相互制衡,也并不一定会出现两个彼此泾渭分明的敌对阵营。除了冷战时期那种各自结盟相互对抗的"分治"模式外,两极体系下大国竞争还存在另一种更为温和的权力互动模式"共治",即两个一级大国对体系内所有或大部分中小国家共同享有领导权,而不再以地域划分出两个分属不同大国的"势力范围"。当两个一级大国的对外功能出现分异,分别只能满足小国的某一种重要需求,同时大国间战争不再是一种可行的策略选项时,这种"共治"模式就会出现并得以持续。与"分治"模式相比,"共治"模式下大国权力政治的对抗性和地缘政治色彩都会更弱。与新现实主义反对国家"专业化"的主张恰恰相反的是,在大国无战争时代,崛起国要想在减少与霸权国冲突的同时扩大自己的权力,反而需要在某个功能领域打造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与霸权国角色的互补。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的确会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能得出互补性自由贸易区与竞争性自由贸易区孰优孰劣的结论。抛开互补性与竞争性的争论,当今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在更高层面上是国家战略,尤其是大国战略的产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而经济效果的考虑则是国家战略下的次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经济实力及其特殊的发展历史,使得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已经并将继续对亚太经济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整个亚太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日本为早日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也使亚太经济的发展与合作面临着各种经济性及非经济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广西经济》2006,(8):58-59
中国是世界上钞票流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印钞大国。对于颇显神秘的印钞人,我们充满好奇:每天面对花花绿绿的钞票,他们真能毫不动心吗?印钞员每月能挣多少钱?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日前,记者怀着种种疑问,对北京印钞厂一位女工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9.
洪琳 《西部大开发》2015,(Z1):70-71
世界需要怎样的中国?是一个探讨多年的老话题。每到年尾岁初,这一话题都会引起世界热议。话题之所以能一直热度不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大国;二是以往大国崛起都摆脱不了"修昔底德陷阱",中国能打破这一模式吗?平稳健康发展的中国有益于全世界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对全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球第二,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印两个软件大国的合作势在必行,于是“软件英雄”们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