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药制造业是技术驱动型行业,技术创新是医药制造业能够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因此,研究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对医药制造业能否取得长足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建立了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文章运用案例研究方法 ,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方面对三类手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意源泉,认为企业通过消费者获取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意源泉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手机行业通过消费者获得商业模式创新创意的主要途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理论成果,也为我国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张远  王爱强 《财会月刊》2023,(22):152-160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前因要素,提升电子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影响电子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沪深A股的165家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影响电子制造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条,可归纳为“机会利用能力—非竞争地位主导型”和“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低创新绩效的路径有三条,可归纳为“企业竞争地位—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和“环境不确定性—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本文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引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与低创新绩效形成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行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工业碳强度行业影响,从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组别等三个角度对我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期间碳强度上升,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碳强度上升幅度减少,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依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要促使碳强度下降,需要加大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中国2008至2019年制造业下分2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产权结构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 表明,非国有经济成分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正效应,制造业中非国有经济成分在企业产权比重中每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投入比重提高0.004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具有负效应,外商投资企业占行业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投入比重降低0.016个百分点;对外开放度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进国企改革,促进产权多元化,并完善企业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崔华华  任敏敏 《价值工程》2012,31(30):25-27
运用DEA和Granger检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其创新动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多数行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来自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技术进步效应低下。文章分析了各子行业优势、劣势,并对其创新资源配置给出了指导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1998~2008年SITC Rev.3五位编码产品与制造业22个行业的对应关系,构建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测算指标。并采用系统动态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部知识变量在出口结构深化与升级中的作用得到强化;外资企业在中国研发投入与创新意愿不足;FDI对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深化对中国出口技术水平具有稳健的提升作用。可见内部动力挖潜和影响因素的行业异质性,决定了不同行业应强化有利于本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因素,在采取手段提高本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时,应同时兼顾国家外资与就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金融活动普查数据库,构建了银行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研究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的水平和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得,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协同集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作用会因企业规模、所有制以及所在地区等因素存在差异。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及样本的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优化产业集聚演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乏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对比世界医药业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来看,技术创新乏力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卡曼和施瓦茨认为,制约技术创新的因素有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力量等因素.我国技术创新研究学者陈劲教授则认为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本文将结合当今国内外医药制造业的特点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内容,对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乏力的一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技术溢出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产权异质性及行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中更显著。中介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技术溢出积累创新知识,进而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鉴于此,应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优化数字营商环境,降低技术溢出门槛,充分释放数字化技术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不仅能够创造竞争优势,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泾县设备制造业基础水平较为落后,大多数企业处于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状态,各自形成产业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大多数为代理加工,附加值不高。文章主要从产业集群角度出发,基于ICEB制度模型对泾县设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进行分析。探究泾县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实现需要从两个要点进行:规划泾县设备制造业空间分布;基于创新激励效应对产业链上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基于以上两点实现设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从而为泾县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TFP变动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基于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TFP的未来研究展望,以便对TFP主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09—2018年在中国上市的国际化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国际化程度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存在内生性,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其中滞后一期的作用不显著,滞后两期显著提升国际化企业价值;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企业价值呈显著"U"型关系;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进行分组,验证了各滞后期创新投入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存在着非线性促进作用,且具有显著差异,在制造业中各滞后期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影响均存在两个拐点,在非制造业中,滞后一期创新投入存在单门槛值,滞后两期存在双门槛值.  相似文献   

15.
研发外包是否会抑制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数据,测算历年我国制造业的研发外包率,随后利用2003~2011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考察了研发外包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发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研发外包每增加1%,将会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0.322%,创新效率改善0.0884%。从作用机制来看,研发外包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纯技术进步率的提高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检验方法对研发外包创新提升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并从吸收能力和议价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和筛选出适合开展研发外包的行业。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后危机时代,研发外包是我国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进而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任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2013年我国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角度,实证研究了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一效果并不显著;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FDI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这一提升作用是有限的。此外,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增加,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1997~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活动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98~2010年装备制造业的平均技术创新效率为0.833;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随时间变化呈现缓慢递增趋势,样本期间内共增长了0.127;装备制造业的总技术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皆获得了较大改进,但仍处于低效率水平;在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中,产权结构的改善以及企业规模的提高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CDM三阶段创新模型,采用2017年A股上市企业的截面数据,实证检验了A股上市企业的R&D投入、创新产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制造业与非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的不同。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起到的正向作用大于非制造业企业。然而,在企业创新产出中,制造业企业规模的影响却不如非制造业企业。企业创新产出对非制造业企业成长性绩效有显著负作用,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对两种企业的成长性绩效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制造业企业不但要关注政府补助和企业规模,也要注重研发人才的培养。而非制造业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更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引入“资源环境约束”因子,运用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静态对比1980年与2014年制约各子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动态研究1980—2014年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演化动力。研究发现:(1)中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大体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演化轨迹,演化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制约因素是规模效率恶化;(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制造业技术创新显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而金属制品业能源消耗最大,技术效率提升最慢。装备制造业应结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无效率成因与各子行业特点,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管理优化等方面推动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