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6月,阿里巴巴的4家网商,依靠网络诚信度,获得建行“e贷通“共计120万元贷款,企业诚信度首次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据悉,这4家网商的信贷项目,只是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携手推出的企业信用度贷款业务的前奏,首批100家信用良好的会员企业将获10万~1000万元不等的贷款。  相似文献   

2.
银行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途径。目前,贷款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贷款在我国银行总资产中占比超过一半,贷款利息收入也是我国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人如果无法正常归还贷款本息,便可能使银行蒙受巨大损失。所以,在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及贷款利息业务的会计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赵亚新 《现代企业》2008,(10):46-47
个人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贡献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愈来愈大,但不良贷款率偏高的话,会使其贡献度大打折扣。个人贷款从基层银行营销、调查,上级银行审查审批,到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清户撤押,经历的时间较长,风险产生的环节较多,防范风险的担子很重。贷款准入关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关口,把好准人关意义重大。从调查、审查、审批的源头上控制住风险,把握贷款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在保证有效性、一致性、逻辑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严格审查审批,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4.
郑捷 《上海房地》2006,(4):44-46
上海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始于1993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化房改的深化,本市各银行的信贷投放,逐渐开始向以个人住房贷款为核心的个人贷款业务倾斜。参与个人贷款市场的商业银行数量,已从1 997年的5家迅速上升至目前本市全部的银行。商业性个人贷款余额占银行信贷资产总量的比例,也呈快速上升的态势。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如表1所显示:本市个人住房贷款占信贷总量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日益兴盛,其中发展迅猛的P2P网络贷款平台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尤其是小额信贷业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部分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冲击,在不断探索后先后推出了银行系P2P信贷业务。本文通过分析P2P网贷优势与劣势,对商业银行发展P2P业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业务启动实施以来,以其较低的利率,灵活的贷款方式、简便的办理程序等受到广大职工的青睐。诸暨市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至今已十年,据2008年底统计,全市已累计发放贷款11.9亿元,贷款余额为6.67亿元,占归集余额的70%,有7668户家庭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圆了住房梦。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优质服务,规范操作,规避风险”的管理原则,从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着手,从细从实抓管理、抓服务,做到“当月本息当月清”,连续10年来保持贷款逾期率为零的良好记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笔者感到住房公积金贷款是一项“发放期限长、借款群体偿还能力变数大”的高风险业务,对贷款的管理要在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黄秀蓉 《现代企业》2020,(2):104-105
近年来,伴随住房公积金贷款总额的增加,规避贷款或有风险成为贷后管理的重点工作,要切实提升贷后管理质量,降低贷款业务风险,公积金管理中心需要优化贷后管理措施、落实贷后管理部署。本文就住房公积金贷款贷后管理工作进行阐述,提出几点强化贷后管理的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个人住房消费总额不断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住房贷款通常被认为是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信贷品种,各家银行纷纷将其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来争夺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然是老生常谈了。究其原因,大都集中在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低下,资信普遍不高,以及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等问题上。《贷款通则》总则第一条就规定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同样是经营企业,所有的企业经营者都知道规避市场风险,银行也不例外,他也会将贷款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如果您不能给所贷金额提供有效的安全保证,银行自然不会考虑您的贷款要求。当您的贷款要求被拒绝时,你先别急着抱怨银行不通情  相似文献   

10.
《青海财会》2002,(6):71-71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实际上就是贷款转让,是金融机构根据协议和约定相互转让信贷资产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贷款的买卖,分为买断业务和回购业务两种。目前,国内此项业务刚刚展开,获准开办该业务的只有民生银行一家。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当前农发行划转国有商业银行粮食企业附营业务贷款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强化管理。一是划转的粮食企业附营业务贷款部分被挤占挪用。二是贷款手续不全,所有划转的粮食企业附营业务贷款都没有严格按贷款程序办理,贷前未调查,贷时未认真审查,贷后未检查。三是粮食企业附营业务贷款信贷资产质量很差,且企业信用低。为此,人民银行应切实加强粮食企业附营业务贷款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同时,要督促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信贷管理制度,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粮食企业附营业务贷款管理亟待加强@田予东$人行…  相似文献   

12.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也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贷款业务审计是商业银行审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审计目标是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合法性及财务核算的真实性进行审计。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审计重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建船舶抵押贷款的贷前风险管理对提高贷款资产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贷前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贷前审查和贷款结构的确定。结合造船项目的特点,贷前风险管理的审查包括5个方面,通过船厂检验、实力评估和审核等手段完成;贷款结构的确定包括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贷款担保的确定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日,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中心”,银行通过上海市资信公司的信用网络,很容易地查询到申请人的资信情况,从而做出贷与不贷的选择。据悉,信用档案中心启用以来,已有近百人申请到银行贷款。 我国银行业的传统业务,主要是以企业存放款和会计结算为主,在个人领域,则主要以办理人民币和外汇存款业务为主。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以存款为主的个人理财形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于是,银行信用卡便应运而生,它集存款、贷款、结算、消…  相似文献   

15.
发展委托贷款业务,能建立起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促进政、银、企的协调对接,防范信贷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多方效益的共赢。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金额、用途、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人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对政、银、企发展良好信贷关系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开办了商业性信贷业务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信贷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农发行在大力拓展商业性贷款业务过程中也出现了定位不清、职能错位、人力资源匮乏、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借鉴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促进农发行商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飞 《审计月刊》2007,(3):21-22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和收入来源。通过对贷款业务的审计,可以揭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使商业银行更好地贯彻信贷政策,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在贷款业务审计中,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贷款业务进行逐笔核查,而是要运用抽样技术检查贷款质量。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贷款抽样模型,使选取的贷款样本既能充分反映总体特征,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检查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迅速,特别是二手房市场的成交活跃,使得各商业银行将其作为信贷业务扩张的重点,而陆续推出按揭、转按揭、循环贷、抵押贷等业务品种。资金的充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住房商品化进程日益加快,一个潜力巨大的住房商品市场已经显现,住房信贷作为信贷业务的主要品种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全行信贷结构调整中,有效提高了全行信贷资产质量。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正逐步成为我行信贷业务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优质信贷品种之一。但同时,个人住房信贷风险也逐渐成为银行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资讯·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4,(11):17-17
郁亮:找不到客户的房企最危险从2008年开始,万科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着变革。对于当前调控政策中正在改变的限购限贷取消问题,郁亮认为,历史地看信贷,其在房企融资中的作用逐步在降低,房企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太多;而个贷方面目前银行现在还是很支持,因为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烈,个贷仍是银行最好的贷款业务。但郁亮强调,限购限贷放松并不导致销售看涨,因为预期改变了,预期的改变使供求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很多城市的供应已经超过了需求,需要时间来消化,且消化期会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