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斯托夫人的生平和基督教,运用弗莱先生的原型理论分析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几个主要形象,如汤姆,伊莱扎和小伊娃等人物,以此展示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精神。  相似文献   

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的一部反奴隶制的小说,它产生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因此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该小说内容和创作背景的概述,具体阐述其在文学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否定了传统评论即<汤姆叔叔的小屋>基调为反奴隶制或种族主义的绝对论断,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支,即皮埃尔·马歇雷(Pierre Macherey)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及其对意识形态与文学创作二者关系的阐释,论证出在双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小说作者斯托(Stowe)既在其作品中盛誉宗教所倡导的博爱与宽恕精神,又无法摆脱其自身在整部作品中流露出的白人优越意识.本文旨在揭露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内在分歧及其维权性与欺骗性的伪善功能.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影响,自然《简·爱》和《圣经》也有着紧密联系。作为夏洛蒂思想的代言人,简·爱的心路历程是精神提升即基督教理性精神自我完善的过程,她所理解的宗教应该是一种合乎人性的宗教。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受费尔巴哈"人本宗教"思想的影响很深,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都渗透着"人本宗教"思想,探索着热情与道德的追寻。分析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中的三个人物形象多萝西亚、利德盖特和费厄布拉泽,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同情心、道德感和责任感,可以彰显出作者所主张的以"人本宗教"为基础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红字》是霍桑文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成熟代表,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自从1850年这部小说发行以来,《红字》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得到文学圈中的各种评论。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亚瑟·丁梅斯代尔的圣经原型分析,见证了霍桑的宗教特质及其对《红字》的描述。而文章的分析也进一步论证了《红字》这部小说中大量的圣经原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故事的语言、人物形象、每个故事的起因对比分析了小说《西游记》与电视剧《西游记》主题的异同。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即“游戏”,小说《西游记》除了是一部“游戏”之作外,同时又夹杂着作者所经历过的现实人生,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揭露与批判。而产生主题异同的根本原因就是时代因素、文学形式的自身特征、思维方式与审美倾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妻子与女儿》是盖斯凯尔夫人的最后一部小说,作者在《妻子与女儿》中塑造了两位女儿的形象,莫利和辛西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女性人物形象,是不同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雪国》是一篇“带有宗教主题的小说”,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设定可以说是小说中的灵魂。而《雪国》中的灵魂--驹子、叶子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命运安排,以及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岛村的设定,都是煞费苦心,带有象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小说《荆棘鸟》通过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天主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揭露了教会的伪善和贪婪。与此同时,作者在创作中巧妙运用《圣经》典故和人物原型,并在对人物命运安排中流露出一定的原罪、赎罪思想和宿命论倾向。文章试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分析考琳.麦卡洛对基督教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1.
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写的诗歌小说《奥罗拉·利》描写了一个女诗人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了作者的美学思想,并涉及爱情、宗教、社会等内容。在对《奥罗拉·利》的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女主人公奥罗拉·利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2.
肖娜 《魅力中国》2010,(3X):210-211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辛格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犹太家庭,犹太教经典旧约圣经也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辛格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大量的旧约圣经原型、典故"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来。本文从结构、主题等方面论述了辛格小说创作中的圣经原型,以管窥辛格小说的深奥之意。  相似文献   

13.
《白鲸》中亚哈的性格特征及其行为方式都和圣经中的亚哈趋于一致,善于伪装,善于谋略,自我神化,这是作品中的人物与圣经人物自觉靠拢的结果.这体现了麦尔维尔的圣经情结,反映了他超越宗教寓意之上的超验主义而又无法彻底摆脱正统加尔文教义的宗教困惑.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是一部浸透了儒家文化思想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在文中着重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文章从分析《白鹿原》中朱先生、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等人物形象来印证儒家文化精神彰显下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王友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2):118-119,16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揭露了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文章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柯林斯先生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6.
小说和电影作为不同的叙事模式,在构建人物形象上有着不同的方式。本文对小说《人生》和电影《人生》中不同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归纳、比较,从中梳理出应如何将语言艺术和视听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结合阿富汗独特的人文宗教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的亲身经历,解析《灿烂千阳》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男权至上和极端的宗教主义是导致阿富汗女性遭受非人歧视的主要原因,从主体的屈从性和能动性两方面肯定玛丽雅姆和莱拉在逆境中自我主体的成长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聂美琪 《魅力中国》2014,(20):102-102
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是农业合作化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引起广泛的影响。笔者将结舍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党的农村政策,从三方面解读小说:第一,这部小说的语言采用豫西口语,极具地方色彩。第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塑造了土改后不同类型的人,分别有思想逐步转变的农民宋老定,先进共产党员宋东山和卖地的张拴。第三,小说的创作主题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旨在写出工人阶级思想和农民的自发趋势的斗争,也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谷彦君 《理论观察》2013,(1):112-1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的代表作。该作品极具特殊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内涵。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其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高度地统一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将解读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实现的作用。本文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泪珠的象征意义;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等。目的在于证明象征手法对于反映苔丝坎坷命运以及映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本文从措词、句法结构和叙述视角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文体学解读,表现出作者在故事叙述方面的独特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