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东峰 《理论观察》2006,(5):124-125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目标。艺术教育以其特殊的特征和价值,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已经成为现代高校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马斯洛人本主义人性观的和谐内涵看马斯洛人本主义人性观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一冰 《发展》2007,(8):107-107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和谐校园应该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途径,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根基。  相似文献   

5.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建设和谐文明网络文化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成为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建设文明网络文化,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山东一直在努力,特别是近两年的“平安山东”、“文明山东”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山东社会之风愈加和谐文明、立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山东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8.
钱亚明  刘文玉 《发展》2009,(9):58-59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与本质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9.
庄百鹏 《理论观察》2014,(10):25-26
2014年3月的"广东茂名反芳烃项目群发事件"与"广东化州火葬场群发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反响,这凸显了公民对社会和谐文明与政治文明的进步与诉求。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民对政治文明的诉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和谐文明与政治文明辩证统一,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0.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通辽,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突出加快发展,坚持统筹发展,促进协调发展,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进步的系统工程,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根基.文章就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性及建设途径做出研究和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则社 《发展》2011,(4):90-91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文化重在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偏重学业指标和物质文化建设的问题。近十几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兼顾个体和社会层面以及重视积极的预防工作,符合和谐文化的方针。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增强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和提供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三方面,论述具体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以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整体的和谐四个方面来认识。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丽萍 《发展》2008,(1):81-83
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谐城市建设的步伐。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变迁,社会生活方式持续转型,从而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城市文明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先导性、示范性、辐射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以和谐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没。要构建和谐企业,核心问题就是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涵盖了企业愿景和使命、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构建和谐企业须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和谐企业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有力支撑,建设企业文化,营造和谐企业是创造一流企业的不可缺少的具体行为。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田秋燕 《魅力中国》2014,(14):288-288
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与特征。建设和谐社会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煤矿做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组织,建设和谐煤矿是时代赋予煤矿工作者的崇高历史使命,由于煤矿生产方式的独特和生产环境的艰苦,这就决定了建设和谐煤矿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联系学习工作实际,浅谈煤矿和谐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深 《当代陕西》2007,(2):71-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能否有效地担当起启迪心智、传播知识,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的责任,创建和谐校园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建设和谐社会正在成为全国上下的行为目标和人民的深切期盼。经济与社会、生产与环境、效率与稳定、贫困与富裕等等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越来越引起人民和社会的关注。笔以为,处理上述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一个人与人和谐的社会氛围,而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是营造人的和谐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