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增加货币资金投入农业的障碍(一) 增加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障碍建国40多年来,国家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一直起伏不定,特别自“五五”以来,呈下降趋势。“一五”期间占7.3%,“二五”期间占12.5%,1963—1965年调整时期占14.7%,“三五”期间占9.2%,“四五”期间占10.2%,“五五”期间占13.2%,“六五”期间下降到9.5%,“七五”期间进一步下降为7.9%;与此同进,作为困家财政支农主要项目的农业基建投资在国家基建投资总额中占的比重(以下简称农业基建投资比重)也随之出现了同  相似文献   

2.
王美玲 《经济师》2000,(5):92-93
谈起预算外资金 ,人们褒贬不一 ,笔者认为 ,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 ,根本的出路是逐渐取消预算外资金。一、从财政的起源看预算外资金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以国家为主体 ,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在私有制出现以后 ,统治者为了实现其阶级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机器 ,为保证这些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财政应运而生。由此可见 ,财政从一开始产生就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金保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国家的职能范围不断变化 ,但财政与国家的关系本质是不变的。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决定了财政分配的规模和范围应服…  相似文献   

3.
<正> 什么是财政?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却是几十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甚至成为财政学派划分的标志。教科书上写道: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对财政的解释。也有不少人从其他角度理解财政范畴,提出了“再生产决定论”、“剩余产品决定论”、“社会共同需要论”  相似文献   

4.
李力 《经济纵横》1998,(6):52-56
对振兴财政若干问题的思考李力一、关于“振兴财政”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振兴财政”问题。所以提出这一问题,说明财政存在的困难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财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体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表现程度是同当时的...  相似文献   

5.
一、财政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财政是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赖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政策支柱.然而,改革以来,我国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却因缺乏必要的集中性财力作后盾而日渐弱化,长期处于一种心有余而“财”不足的被动状态,一些最起码的“刚性”很强的基本支出需要都难以满足,大大降低了国家财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可见,五中全会提出的“振兴财政”的战略性要求,不但是为了解决财政一时的困难,更是转变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主要是着力于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王春年 《经济师》2000,(4):52-53
收购资金封闭运行 ,是农业发展银行的重要任务和首要职责。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 ,始终把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既保证了收储企业收购资金的供应 ,又有效地制止了收购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流失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对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要求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因此 ,必须贯彻朱基总理的一系列讲话精神 ,下大力气强化监管 ,尽快实现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一、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核心内容是“钱随粮走”、“库贷挂钩”、“收多少粮、贷多少款 ,卖多少粮、还多少款”。其具有四个特…  相似文献   

7.
晁晶  王世杰 《经济论坛》2001,(15):51-52
一、资金的来源   1.中央财政。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以后,有些人把西部开发看成就是国家加大对西部投资,对中央财政投资期望很高,但事实上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是很有限的。西部地区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份额,“三五”期间为 33.24%,“八五”期间下降到 2.73%;尽管近几年来国家重视对西部开发的投资,但由于财政占 GDP的比重比较低以及中央财政占全部财政的比重比较低,使得中央财政总量有限,同时中央财政还要兼顾全国全局,应付国企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开支,因而中央财政对西部开发的支持是很有限的。   2.银行信…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土地产权观点、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概念,并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从国家土地调节权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变革分为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税免除前的“两权分离” 时期、农业税免除后的“两权分离” 时期以及农地“三权分置”时期,具体分析每一阶段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优先目标和实现形式。本文认为,随着“三权分置” 改革的深化,为了防范农业补贴政策失效、“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农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等风险,必须从五个方面重构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9.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职能县级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一方面要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另一方面要直接面向微观,通过引导、疏导调节经济活动.因此,县级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应体现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特点.不仅要把宏观政策微观化,而且要对微观起导向作用.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强化县级预算外资金管理应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处理两个方面的关系;克服三个困难;抓好四个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研究讨论中,特别是探讨国家财政的事权范围时,有些同志提出这样一种设想,即今后国家财政只负责筹集和解决诸如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科学、文教、卫生、国防、外交、国家行政机关等方面的支出需要,而不要再管理和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直接投资,只根据国家的经济计划和经济发展的鼓励方向,有选择地对一些投资计划、投资项目采取“财政资助”、“财政贴息”的办法。并且把这样做的好处或优点归结为:有利于提高投资效果;有利于发挥财政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利于降低通过财政所进行的社会积累比例。我认为这种观点或主张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黄明 《经济问题》1990,(9):48-50,63
目前,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以下简称“两个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并且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了扭转财政职能全面弱化,财力分配过于分散,宏观调控软弱无力的不正常现象,适当提高两个比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有关提高“两个比重”的必要性以及导致“两个比重”下降的原因分析,很多文章中都作了比较详细地论述,本文旨着重从提高“两个比重”的现实和长远方法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注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财政风险”,目前在各类经济辞典中还找不到这个词。一个与此相关的概念是“财政危机”,对此几乎一致的解释是:财政危机是指因财政收不抵支而发生的严重混乱和动荡。具体表现为国家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国家债务剧增,停付全部或部分债务。导致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有战争、灾荒、过度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等。作者认为,所谓  相似文献   

13.
在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时候,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财政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财政是建设财政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而派生的分配关系。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财政分配表现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的供给,从经济上支持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恩格斯说:“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7页)捐稅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阶级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马克思说:“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  相似文献   

14.
<正> 十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由集中统一型转为分散多元化,财政集中分配资金的积累模式不再占居主导地位,银行作为主要积累机制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正是在这样的宏观经济总体背景下,产生了经济调整时期资金集中方式上的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大幅度提高国家财政资金集中程度,然后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使用资金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走出经济困境。第二种思路是,基本维持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及提供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在工业化初期,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弱;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得以增强。像美国这样的福利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以公共服务为主,而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则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相应的财政支出结构也由经济建设为主逐步向公共服务为主转变。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政府提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政策导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为此,有必要就…  相似文献   

16.
支农资金是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当今形势下,如何合理的利用支农资金,切实的落实惠农政策,已经成为了财政重大课题。本文作者提出“四个机制”,试图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支农资金的机制。来更好的推动财政支农资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2008,(2):9
日本政府官员1月6日透露,日本已经确定41个“重点支援”的发展中国家,将对他们应对气候变暖的活动进行“资金机制”方面的援助,以争夺气候对策主导权。这41国主要以亚非和中南美国家为主,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还包括肯尼亚等11个国家被定为“先期实施国家”。日本此举是为了转变上个月在巴厘岛气候会议中的不合作表现,希望借此扭转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特别是加强与中国、印度两个大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经贸实践》2008,(10):37-37
杭州市对2004年至2006年(为评价第一周期)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财政资助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不含萧山、余杭和五县(市)]结果表明,财政对企业的技改资助,带动了企业对技改项目资金的投入。3年中,市区两级财政安排资助资金23829万元,带动企业投资369135万元,起到了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习勤 《经济论坛》2001,(22):19-20
中央提出的“两个确保”的政策,是维持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三家抬”、“三三制”办法对于“两个确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与政策落实良莠不齐,整体状况并非尽如人意。必须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劳动政策及其他配套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防范财政风险,以保证中央关于“两个确保”政策的实施。一、“两个确保”面临难题,财政压力与风险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下的结构性失业在我国失业类型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情况下,中央采取了“三家抬”的办法及企业负担1/3、财政预算负担…  相似文献   

20.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从资金使用方面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投资范围过广,一些政府投资挤占了市场投资空间;政府投资的导向带动作用不强,乘数效应不够理想;资金使用分散,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效益不高等。为了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好项目带动战略,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省级财政建设性资金安排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分配原则。因此,当前省级财政支持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