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深圳南海创投基金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实务中私募股权基金通常采用的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中,普通合伙人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公司作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有着其特有的优势.文章就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必要性、合法性及它与其他主体的法律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有利于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  相似文献   

2.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理与价值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募股权基金如何创造价值是私募股权基金运作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构建投资项目价值创造模型,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价值创造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私募股权基金运作都能够创造价值,其价值创造源于投资专家的无形资产、资金与优质投资项目的匹配。由于投资专家的无形资产在私募股权基金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吸引最优秀人才进入私募股权基金是未来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郁万荣 《特区经济》2011,(11):112-113
在美国私募股权基金最早是以风险投资的形式出现的,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获得极大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对其资金来源管制的逐渐放松。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主要的资金来源,从而对我国拓宽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渠道提供借鉴,有助于促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对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的盈利和风险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缘由着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艳辉 《特区经济》2009,(8):105-106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不仅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也有利于促使企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本文以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懿增 《北方经济》2012,(16):88-89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炙手可热的重要话题,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确保其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保持长久的动力。本文在阐述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中作用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我国政府在私募股权基金中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小虎 《中国经贸》2014,(21):242-242
信托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是在2001年《信托法》颁布之后,而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国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专门针对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一直较少。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及运作模式,分析了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及财务管理制度框架,并针对信托制私募股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私募股权基金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2010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日渐兴起,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渐增。本文首先阐述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并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情况,并以云南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80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对于云南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热点、新趋势的研究,结合目前重庆市自身发展特点、环境条件,研究制定了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战略,旨在促进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为中小企业和地方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渠道。但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仍有许多制度和政策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全面分析,加深了行业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理解,并为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在早期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融资手段,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私募股权基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刺激创新型企业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国家初期往往直接介入私募股权基金,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该文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回顾了中国第一家产业投资基金“中创公司”市场退出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判断了现阶段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一田  高帅 《特区经济》2010,(5):101-102
私募股权基金是一种创新型的投资工具,用于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市场已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尚属初级阶段,在实践与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目前的经济形势与资本环境又给私募股权基金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薛洁 《特区经济》2011,(1):130-131
私募股权基金是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果,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障碍,本文提出应从法律法规、退出机制、监管体制、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关注。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是新兴事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己成为引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资本市场和被投资企业都有着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其不仅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发展,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采用IPO(首次公开上市)方式退出时,面临着相当严苛的法律法规制约。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整个运作流程中,资本的退出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本论文以私募股权基金的IPO退出方式的法律研究为主要内容,从私募股权基金及其退出机制的概念和IPO退出方式等相关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在对美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情,提出完善中国私募股权基金IPO退出机制的思路。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涵与特征;第二章论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定义、实质与重要性,进而具体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主要退出方式,即首次公开上市。本章为后文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法律制度的研究构建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现状及法律障碍,分别指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成熟;现行法律对IPO退出机制仍存在诸多过于严苛的限制。第四章介绍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的法律制度。作为现代私募股权投资的发源地和私募股权投资活动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拥有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运行体系。其成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我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第五章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政策法律、操作机制及募集资金能力方面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面临的瓶颈。然后提出了促进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对策: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发展完善信用体系;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于发展时间短,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对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本文立足于中国立法现状,从明确监管机构职能,制定专门的PE法规,加强基金管理机构监管,加强基金投资人监管,加强基金业务监管五个角度提出立法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2,(9):95-95
《解密私募:中国私募的赢利模式和策略》 随着经济不断腾飞,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本书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全面、详尽地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为读者朋友讲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帮助更多的读者与企业者了解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技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新财经》2009,(6):114-115
最近,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话题再次受到媒体关注和投融资人士的热议。国内投融资人士和专家学者,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展前景纷纷发表乐观看法,认为当前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供应充沛,期待已久的创业板即将推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的市场需求旺盛,政策面向好,发展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私募股权母基金发展非常迅速。母基金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私募股权基金产业中的问题,促进PE产业的良胜发展,并具有分散风险、甄别基金管理人、降低投资人门斗篮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论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基金近年来在全球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新角色.中国作为亚洲最有前途的私人股权投资市场,得到国际大投行的青睐.虽然私人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机遇,但是由于法律和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私募基金在我国还面临许多挑战.私募基金要在我国健康发展,还急需解决基础研究、退出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