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已经由木材生产转入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际情况,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推进规模化发展,推广品牌效应,完善销售网络等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林区的生态保护,建立和完善林区经济保护系统。在林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秦岭林区经济管理工作对推动林业发展作了突出贡献。分析了现阶段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并探讨了陕西省秦岭地区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是否也叩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是如何运作的,林区的发展前景以及今后采取怎样的发展对策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大兴安岭林管局和所辖的塔河、西林吉、图强三家较大林业企业进行了调查。一、大兴安岭林业经济是否进入市场了?进入市场的标志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开发建设30年来总计生产商品材8300万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22亿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多年来由于一直以传统指令性计划组织林业的生产经营,林业的物资购进也需按计划执行,形成了林业的产…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剖析林区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林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林区特有的“四大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经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构建“三足鼎立”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技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重点国有林区顺利转型提供支撑与保障。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科技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林业科技在国有林区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基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对其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林业科技发展促进国有林区转型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价值链、林业产业价值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利用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方法论述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产业的发展,重点分析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短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绿色食品总体规模小,知名品牌少,等等。提出扩展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价值链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整合生态旅游与绿色食品业,实现两者共赢;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规范发展多种经营等,这样才能延伸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产业价值链,加快林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现状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优劣条件和选择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接续产业发展在资源、区位和政策上存在优势,而人才、体制和产业结构阻碍其发展。其转型路径应该分阶段进行,并以林业资源的产业链延续为主。因此,政企分离,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与监督机制是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高度重视发展转型产业。针对现有转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前期决策不科学、厂房厂地设备设施缺少、资金短缺、信息不畅、技术人员匮乏、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采取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技术培训、拓展融资渠道、引进人才、健全宣传网络、加强宏观管理和内部协调、注重产业项目科学论证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转型产业发展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劳动就业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深化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有林区,尤其是森工企业,劳动力过剩一直是困扰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林业劳动部门的工作难点之一。通过调查实践证明,在林区发展农业经济是转移林区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系统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分布和运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林业系统工业企业有关数据,我国林业系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分布和运营状况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资产分布过于集中。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行业分布来看,资产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国有老林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大兴安岭林区占有资产过半;从规模结构来看,大型企业拥有资产过半。二是亏损严重。三是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结构不合理。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林业系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力求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作系统的分类,比较不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试图探索不同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对林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制定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业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林区农村贫困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经济增长促进林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迫于当前我国的林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近年来增长方式的不断调整,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也必须从之前靠高资源投入的粗放型转为靠提高生产效率的集约化发展模式。本文从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入手,对当前林业经济增幅长方面研究加以梳理综述,并在以上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林业经济增长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先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黑龙江省2001年到2011年的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出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并从资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社会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4个方面分阶段评述了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浅析了各阶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综合分析环江县林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及政策优势,阐明林业经济发展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剖析8个阻碍山区县域林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8个实现山区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在1998~2012年间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及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林业第一产业在结构素质、区域竞争优势方面问题突出,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其中二、三产业结构素质好,但竞争力较弱。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发展高质量的林业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业产权结构变革的制度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林业资源的利用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种效用特征,这导致了单纯的市场机制和私有化产权改革无法有效缓解林业部门面临的林业企业发展困境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双重压力。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林业产权安排的交易费用及其适用的范围,林业生产的外差效应以及政府对生态林业进行补贴的必要性,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问题,在林业产权结构变革的问题上提出一些供进一步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山西省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城乡一体化推进造林绿化,勇闯先河开展林权改革,绿色转型壮大林业产业,持之以恒管护森林资源。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干果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力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18.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从介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林业造林养护技术进行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林业复合经济发展路径,以期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功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讨结果表明: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提高林农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地保护林农的利益、成立接受国家扶持的组织载体,而林业合作社的发展基础薄弱、合作经济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组建方式存在问题、缺乏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却是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深入宣传合作经济思想、鼓励林农自发组织合作社、多种途径培养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就是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Forest resources are vi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ics. Given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ry industry and its ambitious reforestation effort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use the output distance function to synthetically consider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outputs of China's forestry industry, and discuss its productive efficiency with 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re incorporated to capture heterogeneity in China's forestry industry, which helps us get an unbiased estim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efficiency disparity among China's economic regions except Northeastern China, and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China's forestry industry. Moreover, provinces with poor 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the forestry industry such as Inner-Mongolia, Heilongjiang, and Hebei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i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productive efficiency have also been analyzed. The findings in this paper have targeted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 green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