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正> 当前,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些同志认为,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这里,我想谈一点粗浅意见。一主张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同志(下简称“肯定者”)认为,斯大林表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整个社会需要”,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则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一部分,所以,扩大再生产需要应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斯大林所说的“整个社会需要”,能作这样的理解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调整国民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为了价值;只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利润。这种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个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在理论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长期以来,不少教材和论文在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一般引证斯大林的表述“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对这个表述流行的解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两个内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那么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弄清楚的。目前经济学界对于价值规律有多种表述方式。有的同志说:“价值规律,一句话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①也有的同志认为,价值规律是价格符合价值和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运动的规律。②还有的同志认为,价值规律就是“时间节约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 研究价值规律的作用,确定理论价格,除了要解决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外,还要解决另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是否存在转化形态。在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济理论界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商  相似文献   

6.
读了徐节文同志《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许柏年同志《略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杨长福同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三篇文章,感到很有启发。其中有许多意见我是同意的,但有些意见还不敢苟同。本文准备再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谈几点补充意见,以就正于徐、许、杨三同志和其他同志。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吗?徐文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并认为这是马克思的原意。我认为,这个出发点是值得商榷的,是与马克思的原意不完全符合的。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的是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包括个人生活需要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需要;另一种看法是,除此之外,满足社会在扩大生产、增强国防、实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关于生产单位有没有区别于整个社会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不包括价值的生产或生产单位的局部利益,也有一些分歧。为什么会有这些分歧?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的问题。一些同志大体上是在最终目的的意义上来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而没有考虑社会主义生产是否还有各种中间目的;另一些同志实际上是把最终目的和这样或那样  相似文献   

8.
<正> 正确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系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而且直接影响计划、统计的指标体系。近半年来,我国报刊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的见解。有些同志认为:凡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进行的,不受剥削的、并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劳动,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不限于生产物质资料的  相似文献   

9.
讀了孟振虎同志《試論商品交換、商品流通和商业的一致性和差别性》一文(見《经济研究》1964年第8期),頗有启发。其中有些观点我們是同意的,但是,貫穿全文的基本观点,即只有“由商人媒介的商品交換”才是商业这个观点,我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孟振虎同志說他的文章不涉及社会主义商业問題,对于社会主义商业問題他准备另写文章。我們认为,离开当前的实际,离开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来作理論研究是沒有多大意义的,我們必須是为了解决实际問题、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社会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统一。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表述 ;“三个代表”思想符合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 ,抓住了一切经济理论和一切经济行为的本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过去一年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现在又在讨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这些讨论很重要,发人深思,解除了许多精神枷锁,把过去许多错误的观点推翻了。过去二十多年,有些时候不但有为生产而生产,还有为革命而革命的倾向。有些同志认为革命愈彻底愈好,生产的速度愈高愈好,不去考虑革命和生产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发展生产,生产的最后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满足社会需要。但是,三十年来,有些时候革命的结果破坏了生产,生产的结果降低了人民生活。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就要脱离群众,使一部分群众怀疑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是尽人皆知的常识问题还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讨论生产目的问题有什么实践意义?依我看,可不可以这样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生产目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规律,可以表述为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的互相作用及其统一。但是,不能把目的和手段二者等同起来,因为任何手段总是要服从一定的目的。如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点一样,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最主要之点。正因为这样,我们有理由说,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在《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的商榷》一文中(以下简称《商榷》,见《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主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满足四个方面的需要:(1)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的需要;(2)满足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社会保险、集体福利等等公共消费的需要;(3)满足国家行政管理和巩固国防的需要;(4)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对此,有的同志表示反对;有的同志表示赞同。主要的分歧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否包括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个问题如能获得正确解决,他其分歧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在《商榷》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说明,衷心欢迎批评指正。在《商榷》中,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者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劳动者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人,因此,社会用于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同用于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一样,必然构成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4.
<正> 斯大林同志提出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对于这个论点,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完全同意斯大林的观点;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洪远朋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积累的几个问题》和奚兆永同志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1978年第7期刊登了王永治同志写的《批判“四人帮”在价值规律上制造的谬论》一文,剖析和批判了“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规律的一系列谬论。与此同时,我认为王永治同志在文章中表述的一些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以贯之的主题。我体会,小平同志理论的最重要意义,最大贡献,就是正确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个最基本的核心问题。从这个基本问题出发,小平同志形成了一系列最富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这是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要把握住的一个基本点。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何炼成同志最近发表的《再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研究》一九六五年第一期)一文,对他有关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读了该文以后,我对其中的许多意见,仍感到不能赞同。因此,本文准备就达个问题,再次与何炼成同志商榷。我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直接参与生产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劳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只能局限于物质生产领  相似文献   

18.
我院党委宣传部、经济研究所和《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联合召开了经济科学座谈讨论会,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参加会的有院领导和各系教授、讲师、翻译、经济研究人员和干部等三十多人。座谈讨论会由党委宣传部部长杨佳泰主持。座谈讨论会上许多同志相继发言,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表述,生产目的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内容,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及其原因,当前讨论这个问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讨论,仍有方兴未艾之势,除了继续讨论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发展动力等问题外,很多同志还围绕着如何建立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生产力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基本是相同的,但表述上不完全相同。例如有人说,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并在生产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物质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就只能是现实的,不应该是潜在的”;蔡钤说,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劳动力和被人们认识、利用的自然物、自然力结合一起构成的一种物质力量”;晓亮说,生产力“指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实际发生作用、能够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