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贮存旧农膜对使用过的农膜,搞好回收贮存,可以延长农膜使用寿命,提高农膜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此,对已用过的农膜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回收贮存。(一)及时回收。不论是温室膜、大棚膜、小拱棚膜,还是地膜,只要还有再利用价值的,都应及时回收。农膜覆盖...  相似文献   

2.
信息短波     
信息短波国务院对化肥农药农膜经营柞出新规定1、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各级供销社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是农资经营的主渠道。2、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中心)开发技术推广和有偿技术服务所需配套的化肥、农药、农膜(含棚膜、地膜),凡列入国家统配计...  相似文献   

3.
一是购买农用生产资料,应从专营和有信誉的销售单位购买。千万不要购买个人串村推销的农资,特别是对来路不明,极易上当又无法追究责任的;二是购买农膜要先了解品种、规格、质量,以防购进劣质或积压过期产品;三是购物要注意索取和保存发票,无发票不购;四是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找当地工商申诉或到消协等部门举报。对各种农资的鉴别处理:一是使用进口化肥,要先自查后使用。如有疑点,可送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及时与经营者交涉或向有关部门举报;二是对没有用过的新农药一定要先作试验,再施用;三是在农资使用过程中,要留有物证,详…  相似文献   

4.
决策参考     
决策参考农资价格涨落不一据国内贸易部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近期部分地区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有升有降。其走势为:化肥:尿素出厂价或进货价平均上升8.8%。化肥价格上升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农药:乐果出厂价或进货价平均上升3.3%,零...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把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发展现代农业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我感到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些误解。这些人有一个疑问:现代农业的目标是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你用化肥、农药不是会影响质量,破坏土壤,污染环境、使用不安全吗,那为什么还要用化肥、农药?我认为这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对使用化肥、农药知识宣传不够,人们记住了不合理使用出现的问题,对化肥、农药的作用没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我曾经建议一些农业科学家多作一些化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用地的质量与安全;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不合理排放;没有科学地认识到某些重金属以某种形式残留在粮食内,这样会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农用地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应绷紧防止农用地污染这根弦不放松。  相似文献   

7.
农民盼望回收农用物资包装物近年来,随着袋装化肥和瓶装农药的大量投放市场,农户家中的塑料编织袋和农药空瓶日渐增多、据笔者调查,耕种5亩田的农民,一年中至少使用10袋各种化肥,0.5至1公斤装的农药5瓶左右。以一个6000户的乡镇计算,每年用剩的化肥空袋...  相似文献   

8.
一、种子的采集及贮藏 杜仲种子应从树皮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发育健壮、未剥过皮、树龄在20年以上的母树上采集。我省采集杜仲种子一般最早在阳历的10月下旬,最迟在12月上旬。种子采集后应薄薄铺一层让其阴干(不能用火烘焙或曝晒,以免种子失水)。阴干后的种子应装入麻袋或篾篓内,置于阴凉通风处。贮存的种子最好单包摆开,防止挤压发热而影响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化肥、农药、激素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为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农民在生产中往往将化肥、农药、激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进行混合施用。科学合理的混配.能起到提高工效、肥效与药效的目的;盲目地混合,则会失效。甚至造成危害。本文就化肥、农药、激素混用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混用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如何种韭菜     
一、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下种时按每亩1200公斤土杂肥、150公斤复合肥施基肥。韭苗生长过程中,要根据生长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追施适量尿素,在冬春季每次培植盖膜前要追施适量化肥。二、定期浇水,防止洪涝。韭菜苗出土以后每隔7天要浇水一次。每次培植时也要浇透水。但要注意夏秋季遇到洪涝时,必须及时排水防涝。三、按时用药,定期防治病虫害。在下种之前,除用农药浸泡种子外,还要在地里喷施农药。韭菜出苗后,大约每隔10天要用一次药。在每次培植盖膜之前,也要喷施适量农药。四、插架扶植,防止腐烂。韭菜在夏秋季易倒伏…  相似文献   

11.
据对农资市场调查,农民对农资需求越来越大,购买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愈加突出。有关部门预测,当前农民对化肥、农药、农膜及农机等主要农资需求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早购备用者有所减少,现买现用者增加。眼下,农资市场货源较为充足,价格相对稳定,供货及时,购买也方便,况且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久存在家里既不安全,又容易失效,还占有资金。因此,农民由过去的早购买转为现用现买,用多少就买多少。二是农民购农资价格观念增强。当前,农民对农资产品价格有较强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农膜简易粘补方法热补法把破损处洗净,剪一块比破洞略大的同类农膜覆盖在上面,然后蒙上一层薄纸,用电铬铁在纸上慢慢移动,接口处受热溶化,冷却后即粘在一起。胶补法把旧膜洗净擦干,用毛笔蘸专用胶水涂抹在破洞四周,凉3─5分钟,再取一块略大于破洞的薄膜贴在上面...  相似文献   

13.
廖丹清 《中国农村经济》1990,(2):63-64,F004
一、对农资专营的估价 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一直到基层社,接受了国家交给的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专营的任务以后,农资商品经营多头插手、多环节倒卖,农资商品流通混乱的状况,得到了治理整顿。据湖北省监利县统计,在专营之前,仅个体工商户插手化肥、农药、农膜的就有700多户。实行专营后,大约只剩下10户左右还在继续地进行暗中交易。基本上做到了按质、按量、按季节保障农民所需农资的供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文章基于文献梳理,归纳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机理;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106个县的面板数据,分别探讨城镇化对农药施用强度和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农地经营规模与居民收入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其影响机制。结果 (1)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城镇化的农地规模效应显著,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有利于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3)城镇化的收入效应显著,居民收入水平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超过1/3的县已跨过农药施用强度的拐点,全部县均已跨过化肥施用强度的拐点;(4)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较低的县的影响更大。结论 适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药、化肥减量;鼓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农地规模效应,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同时促进居民选择环境友好型食物、减少食物浪费,可以从需求侧助推农药、化肥减量。  相似文献   

15.
对农资市场采取调控措施国内贸易部农资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加强农资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强化中央和省级调控农资市场的能力和手段,由中央调控和储备的化肥、农药、农膜应不低于社会总销量的15%;省、市、区调控和储备量应占本地区销量的20%。──保护农资商品价...  相似文献   

16.
傅农 《农家之友》2011,(8):30-30
夏季温度较高,贮存化肥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免贮存不当受到损失。 防返潮变质 如碳酸氢铵易吸湿,造成氮挥发损失;硝酸铵吸湿性很强,易结块、潮解;石灰氮和过磷酸钙吸湿后易结块,影响施用效果。因此,这些化肥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尤其碳酸氢铵贮存时包装要密封牢固,避免与空气接触。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在农业和农村区域,没有明确排污口,主要借助降雨或排水将地表存留的有机物、肥料、农药等带入水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客观上带来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外部投入品使用量的增长以及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增加。同时,由于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长期滞后,日益增多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这些问题都给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在农业和农村区域,没有明确排污口,主要借助降雨或排水将地表存留的有机物、肥料、农药等带入水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客观上带来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外部投入品使用量的增长以及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增加。同时,由于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长期滞后,日益增多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这些问题都给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户贮种十忌1.忌用塑料袋装种子。因塑料袋不通气,会影响种子的正常呼吸,降低发芽率和发芽势。2.忌与地面直接接触。以防种子受潮,降低发芽率。3.忌与农药、化肥混放。农药、化肥有一定的挥发性,其气体对种胚危害极大,会影响种子发芽。4.忌烟气熏蒸。种子长...  相似文献   

20.
近期.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建立了许多集农药、化肥、农膜、种子、饲料和各类技术资料、光盘为一体的“农技超市”,专门出售合格的“放心农资”,并提供相关专家咨询和技术指导,为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