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这一次,它明显地调高了按揭贷款的门槛:首次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利率优惠减少;对于购买第二套房的人,首付比例提高到40%,利率的优惠取消;对于购买第三套房的人,首付比例提高到60%,银行可以自行调高利率.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这一次,它明显地调高了按揭贷款的门槛:首次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利率优惠减少,对于购买第二套房的人,首付比例提高到40%,利率的优惠取消;对于购买第三套房的人,首付比例提高到60%,银行可以自行调高利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所有的调控政策其实都没有触动房地产涨价的真正主角的利益:地方政府、开发商与投机客。面对愈来愈疯狂的房价高涨,中央又出重拳,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但对此政策效力如何,还有待观望,毕竟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以及大批的投机者。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以及从高位的快速回落凸显了探讨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与退出策略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VECM和DSGE模型量化地探讨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房屋限购政策主要针对投机性需求,适合对一线城市房价进行调控;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政策主要针对刚性需求,适合对非一线城市房价进行调控.本文还对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政策的退出速度进行分析,最终给出了最优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和退出方案.  相似文献   

5.
五一黄金周过后,有媒体爆出猛料:央行为抑制房价,正在酝酿将购房首付比例提高至5成。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这意味着政府很可能将对“房地产热”采取有史以来最猛的一剂“药”,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具备“山雨欲来”之势。然而,对此传闻,央行明确表示了“不知情”。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面对日益飞涨的房价.首付提至四到五成在未来可能变成现实吗?一旦传闻变成事实,首付比例的提高是否能够真正促使房价降低?面对房价不断飞涨的局势.国家又将出台何种“组合拳”来促使楼市的理性回归?[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经济》2005,(4):8-8
“两会”已明确透出房地产政策调整消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之声不绝于耳:“要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大家都在期盼出台房地产新政,却没想到此次房贷新政是针对需求的:央行宣布调高个人房贷利率,热点城市还加大首付比例。  相似文献   

7.
由控制四大行业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萌  辛晓冬 《经济论坛》2004,(21):16-17
4月27日国务院发出提高四大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试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通知表明了国家对2003年以来出现的过热进行调控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控制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防止银行信贷资金向房地产行业过度集中,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3月,又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个人住房贷款不再享受优惠利率,同时规定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的城市可将个人住房首付比例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  相似文献   

9.
贾琼 《时代经贸》2005,(4):64-65
继“121”和“831”等房地产开发抑制政策之后,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又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前两年,央行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主要是从供给方面进行调整,而这次调整是首次从需求的角度对房地产进行调整。同时,我国房地产税征收试行在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对房地产的需求。因此,在一系列银行信贷紧缩和土地协议用地制度终结等房地产开发抑制政策之下,寻找广阔的投资来源和拓宽融资渠道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在2014年楼价迎来拐点时,多地市地方政府却对中央下发的“限购令”、首付比例上松绑,使中央楼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论述03年以来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三个阶段,来描述楼市调控政策的变化,并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及房地产泡沫指数等方面指出房价偏离调控目标,以此来阐述中央楼市调控政策的失效。同时,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政府的利益分析、消费心理分析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分析来讨论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耘  刘勇 《经济论坛》2007,(18):75-76
2003年6月央行出台了121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4个方面提高了信贷门槛;2004年4月国务院下发通知,“将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从20%提高到35%及以上”。在经历了一系列土地、贷款政策变动后,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普遍吃紧,前期资金运作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2006,(6):11
近期,据法制晚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又称“国六条细则”),要求从6月1日起,90平方米以上的个人房贷首付比例由20%提升到30%。  相似文献   

13.
个人住房贷款行为与房贷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成都市房地产交易的微观数据(2004—2006),实证检验了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微观个体住房贷款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发现,地方购房者的贷款决策对中央利率调控有明显反应。实证结果显示:当长期贷款利率升幅较短期贷款利率升幅高0.1百分点时,贷款者选择短期贷款的概率增加8.4个百分点;而且利用商业住房贷款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变动差异的"自然实验",我们有效控制了可能由宏观政策内生性产生的计量问题,从微观角度为长、短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可靠的实证检验。此外,我们还发现首付比例政策并没有得到地方银行的严格实施。因此,文章建议政府进一步重视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而包括首付比例等相关政策的实施需加强对地方执行部门监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张慧敏 《时代经贸》2012,(18):73-74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房价飙升,催生了楼市巨大泡沫,增加了国民经济全局的系统性风险,给宏观经济稳定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从2003年至今,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几次上调存贷款基准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提高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来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平抑被投资、投机炒高的房价。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尽管房价飞涨的势头有所抑制,但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房价依然高位运行。影响商品房价格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货膨胀率、房地产投资额度、成交量、货币政策以及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彦俊 《江南论坛》2009,(11):47-48
虚假按揭是在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下的一个历史产物,也是困扰商业银行个贷经营的突出问题,更是隐藏在商业银行肌体中的一颗毒瘤。虚假按揭通过种种欺诈手段,大量套取侵占银行信贷资金,将房地产风险转嫁为银行信贷风险,极易形成银行不良资产,危害信贷资金的安全和地区金融安全。同时,虚假按揭造成了房地产虚假繁荣的表象,引诱社会上大量的投机资金涌人房地产市场,严重危害着住房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如何防范和杜绝虚假按揭,已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房价飙升,催生了楼市巨大泡沫,增加了国民经济全局的系统性风险,给宏观经济稳定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从2003年至今,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几次上调存贷款基准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提高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来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平抑被投资、投机炒高的房价.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尽管房价飞涨的势头有所抑制,但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房价依然高位运行.影响商品房价格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货膨胀率、房地产投资额度、成交量、货币政策以及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贵祥 《经济师》2007,(12):21-22
大量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的落实,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相反各地房地产价格却出现了过快上涨。银监会、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提高首付、信贷比率,来抑制房地产价格,规避信贷风险,但却收效甚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实施后,“双轨制”下再生出的房价高速上涨,房地产市场信贷的主要风险及其规避的途径,文章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或者财政政策调控是世界各国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普遍采用的手段,宏观调控对市场的影响自然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及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居民基于非住房消费、住房消费的二元效用函数,居民投资选择包括无风险投资、住房投资与金融投资,理性居民通过效用最大化来应对房地产税收、首付贷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等宏观调控政策。本文结合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参数校准,对政府可能采用的政策组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给定参数下居民对贷款首付比例的政策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利率政策、税收政策。本研究结果为政府的反周期房地产政策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有效降低政策制定成本。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央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国务院下令将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提高为35%,国办发出半年内停止农地转征的通知。但国家连续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但没有根本遏制住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而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助长了房地产价格未来升值的预期。房价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引发了政府对房价调控的思考。以往对于房价调控的措施问题研究比较多,但是很少研究调控目标问题。本文从房价调粹的日标出发.谈谈对房价调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5):F0003-F0003
挤出了投机泡沫、调整了市场结构、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持续了两年多、号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也随着近期楼市“暖冬”的到来,逐渐显露出调控“边际效应”减弱的迹象。专家表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现行调控政策仍有必要继续坚持,更具长效性、更具市场化的政策也亟待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