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既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也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外公司以债务融资为主的情况,而是以股权融资为主。单从融资成本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能因增发新股和配股从流通股股东攫取特殊利益,公司经理因股权融资所面临的筹资风险小、可支配现金多、职位消费有保障,而因债务融资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和职业风险,从而使经理人偏好股权融资而不偏好于负债融资。经理人的这种机会主义倾向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内在动因,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内部人控制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因素,信息失灵、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更加剧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有限理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祖杰  张青 《财贸经济》2004,(12):20-24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种种非理性因素.其直接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偏低,间接原因则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经理层的个人非理性行为、政策导向与制度缺陷、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因素.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会扭曲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西方公司完全相反。投资者对资本成本的内涵认识偏差以及在股权资本成本的软约束下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差异.在显性成本方面,股权融资的股息支付和发行费用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利息成本.而基于隐性成本的分析表明,股权融资的风险约束力也弱于债务融资,尤其表现在发行失败、股价下跌和控制权转移等方面.不同的成本约束造成不同的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推动了股权对债券的替代,要改变这种调整路径,必须加强对股权融资成本的约束.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融资方式首选股权融资,较少选择债权融资,与Myers的"啄食"顺序相悖,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形成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本文从市场竞争这一视角,用博弈模型分析市场竞争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6.
陈登彪  张澜 《现代商业》2008,(15):35-36
本文从比较上市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出发,探究公司债券试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发行公司债券的融资成本仍高于股权融资成本,公司债券在上市公司中的试点短时间内仍不能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7.
股权融资具有独特优势,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股权融资方式不需要还本付息,因此对于大部分具有还款压力的上市公司而言是首选的融资渠道。和债务贷款融资相比,股权融资的成本更低,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大规模资金,通过增发股还可以调整上市公司原有的股权结构,起到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呈现出一定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占比逐步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相关研究现状展开分析,以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股权融资偏好下融资行为引致的结果,最后根据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案例分析得到相应启示,提出了降低股权融资风险,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融资结构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企业盈利能力与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资产报酬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的比较,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向股权融资的原因.鉴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不稳定,相当部分公司股权融资后业绩下滑,基于资产报酬率可能低于债务利息的情况,本文探讨企业预期盈利与融资偏好的关系,并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预期盈利对融资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性成本”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股权成本高于债务成本的真相,从而更好地解释了高计量成本下,国内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异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模型、选择样本、确定变量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明显大于债务融资的成本,而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并不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其背后有着复杂的非财务成本因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债券市场欠发达;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造成了公司股权融资的“软约束”,资本市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等。  相似文献   

11.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细致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基本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股权分置背景下非流通股股东所能获得的收益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因特殊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同资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制度安排。非流通股大股东出于高溢价发行收益、认配权收益、控翩权掌控所获得的收益等考虑.在强势话语权的背景下,做出了有利于自身的融资结构安排。固然理论上讲股权融资成本很高。但在我国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上述三重收益要远远大于股权融资成泰。通过股权分置.非流通肢股东能够攫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制度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处于经济转轨中的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和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融资顺序,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选择不同融资行为,对其公司长期发展有着不同作用。本文从融资成本、内部人控制、大股东隧道行为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和债权融资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债权融资也在公司融资行为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外源融资时也要合理考虑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比例。  相似文献   

14.
杨凯洪  李鹏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83-184
通过对中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上呈现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倒啄食"现象影响了公司业绩及其长远发展。在说明偏好股权融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创新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呈现明显的逆向选择性,即表现为对股权融资的极度偏好和对债务融资的厌恶.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促使上市公司迅速扩张,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过分的股权融资偏好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本的体内循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断下降,因此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成可以看出,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其原因是由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等。偏好股权融资有其负效应: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功能,导致社会生产过剩以及股东权益损耗。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加快股权资本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以促进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成可以看出,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其原因是由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等。偏好股权融资有其负效应: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功能,导致社会生产过剩以及股东权益损耗。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加快股权资本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以促进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区分了融资成本和资本成本,然后通过实证对融资成本、资本成本和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正是三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资产报酬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的比较,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向股权融资的原因。鉴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不稳定,相当部分公司股权融资后业绩下滑,基于资产报酬率可能低于债务利息的情况,本文探讨企业预期盈利与融资偏好的关系,并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预期盈利对融资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融资结构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的资金成本,还影响到其法人治理结构。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大多不注重负债性融资,而是偏好股权融资。研究我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规范,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