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项目大大增多,用地需求也大大增加,特别是国家对耕地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后,一些地方建设便把目光瞄准了林地。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冲突,对林地征占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好林地征占用工作,要注意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协调发展、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适度兼顾、公权力与私权利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案由:中国人均耕地太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养活了13亿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16亿,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关系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即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又使土地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改革动态     
《中国经贸导刊》2012,(3):74-75
一、农村改革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任务基本完成。据国家林业局介绍:2008年全面铺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完成确权集体林地26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5%;发证面积22.65亿亩,占已确权林地总面积的87%,8379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同时,配套改革逐步深入,扶持集体林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社会服务等政策措  相似文献   

4.
关注     
《中国市场》2008,(7):4-4
<正>18亿亩耕地"红线"国策正在进行修订,针对"红线"内容做出调整。新政策的红线将由耕地与建设用地两条红线组成。由"耕地红线"引发的土地管理模式变革,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发展现状目前,甘肃民乐县平原可开发利用林地面积约5万亩,现己开发1.2万亩。接山镇是我县最大的生态林基地,拥有涵养水源生态林地1万亩,其中己郁闭林地3000亩。该镇自2005年发展林下经济以来,现己形成“林菌”、“林禽”两种林下经济模式。其中,“林茵”模式占地240亩,建有晾棚120个,涉及农户20户,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行业的扩张加剧了其与土地和粮食问题之间的矛盾。在过去的十余年间,随着城市化率由30%提高到目前的约50%,全国耕地数量减少了大约一亿亩,即逼近了目前的18亿亩。"坚守18亿亩红线"的计划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还能守得住?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十分稀缺,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耕地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保护耕地,能不能守住1 8亿亩耕地红线?成了对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部目前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称,要严格补充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通知还要求,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公司、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有  相似文献   

9.
经济措施一直是各国用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从数量保护、质量保护、生态保护等方面,论述了耕地保护的内涵;随后论述了我国现行的用于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措施,包括: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和粮食综合补贴制度.最后,论述了美、日、欧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用于耕地保护的经济措施.并论述了其对我国耕地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广西如何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和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下,超常规扩大投资规模,加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要深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广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详查数据和200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对河南省1999-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自然、人口、经济和政策等的影响,河南省近七年来土地利用中耕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居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增加。据此,对河南省土地利用进行分区,并对几个典型区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规模适度地发展生态经济林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须重视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以枣树为例提出了生态经济林的内涵及主要营建技术,以期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申来明 《商》2014,(4):175-17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显得越发脆弱。水土流失不仅使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对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水资源保障构成巨大挑战。本文依据新疆水利厅提供的数据,从土壤养分流失价值、水源涵养损失、土地资源废弃损失和作物减产损失等四个方面,对新疆雏吾尔自治区的水土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2000年新疆雏吾尔自治区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4.51亿元,造成的水库渠道淤积损失458.89亿元和对水环境的影响51.6213亿元,为从水土流失带来经济损失的角度核算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但是因为高原和山地的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所以我国的耕地资源较平均的耕地面积.而且,我国的土地又因为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其他用地的侵占等等方面,使我国的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我国对于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着重的探讨了对于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其得到更长远的利用,可以更进一步的支持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文件根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对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将扩大和升级消费放在战略高度来进行谋划和部署,为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国民消费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消费与全国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江苏消费虽然增长较快,但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供给消费三要素的发展不充分,在消费水平、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特别是在推动江苏经济发展上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消费对经济的调节、引领、带动机制促进江苏经济创新发展。因此,我们要继续贯彻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江苏率先小康的“强富美高”战略目标,采取得力措施来解决消费矛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通过消费升级使江苏消费和经济均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环境生态危机已经对我国的环境生态安全乃至国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实证分析提供了一个更清醒认识其对经济发展制约程度的依据。环境生态资源因其公共资源属性,自然地对行为人产生一种经济上的搭便车激励,不宜通过市场机制生产出来。解决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设计一组有效的激励安排,依靠某种集体行动或政府行动过程激发行为个体或组织自发地提供环境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快车道,发达城市老年人口众多,形成了巨大的养老产品消费市场。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影响,发达城市在开发养老地产项目时,多数选择在当地进行开发投资。这种方式存在着的问题是建设开发成本高、建筑开发用地稀缺、生态环境不适宜养老以及当地政府重视力度不够等,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优质生态环境和良好配套服务的需求。发达城市在选择养老地产开发地点时,应选取拥有优质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土地及人力等开发成本低廉、地方政府以环保产业为主体结构的优势生态资源区域。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民主化水平的提高。首先,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迁,社会资源总量的增加促使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在社会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是民主发育的前提;其次,经济发展使人们交往范围扩大,并产生了新的社会规范,这构成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规范基础;再次,经济的发展更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育,而公民社会是民主成熟和巩固的必要基础。中国的民主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尽管自然资源并非所有生产活动的直接要素,但却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要素来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本文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建立一个包含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研究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于人均GDP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可以减轻自然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但是当一国经济过分依赖资源时反而会拖累其经济增长能力。最后,本文利用历史事实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张昕  梁学庆 《商业研究》2003,(23):151-152
传统的非生态粗放型农业像不良的生活方式一样给人类的生存造成诸多隐患,使我国出口农产品国品质不佳而遭遇国际绿色壁垒。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与发展绿色农产品相结合,制定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促进生态农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