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相关件。财政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了系统规定。本主要对该规定进行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并购是现代公司提高价值,实现快速成长的主要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并对后股权分置时期并购相关各方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改后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凌云 《企业经济》2007,(4):162-164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左晓蕾 《英才》2006,(3):26-26
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已近半数。“股权分置”通过对价虽然进行了“部分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的调整,大股东的控股比例相对减少。但是推动真正能够约束上市公司行为的现代上市公司的冶理结构的制度性建设是“后股权分置时代”,严格说来应该是与股权分置改革同时进行的更艰巨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第10条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2005年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由此,作为股权激励主要方式的股票期权制度,一时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作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现象的股权分置,以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及中国“特色”的二元股权结构,影响着上市公司财务,阻碍企业乃至我国经济发展。自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改革的形势喜人亦逼人。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财务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公司改革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开始着手解决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置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以宝钢股份为例,证明股权公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为,股权公置改革也还存在问题,公司治理并未因股权公置改革而一劳永逸,在全流通时代还要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2005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18号文)关于采用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规定中,对取得流通权的成本计算存在不当之处,既导致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的虚增,也存在虚增投资收益的情况。另外,在发行权证时采取收取一定权证费用的情况下,对行权时权证费用的处理规定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18号文规定,在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应当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和‘应付权证’科目,  相似文献   

10.
《审计文汇》2006,(1):22-23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金融办《关于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前两年和后两年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数据,对比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5年1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既符合有关会计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了可能的“经济后果”,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该《会计暂行规定》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电子财会》2006,(5):60-61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相关文件,现就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下简称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冯峰 《活力》2007,(7):44-44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一部分股份可以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的状况,股权分置导致中国上市公司中的股东利益不一致,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股改的实施降低了不可流通的国有股比重,促使上市公司建立合理有效的股权结构,从而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业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0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本文以深市主板12家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业绩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启动,多种对价方式层出不穷。本文通过举例探讨了已列为试点的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对价方式,并用数学模型加以分析评价,提出了股权分置后续改革实施的思路,以期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苏武俊  肖灵 《会计之友》2007,(9S):80-81
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让原先不参加流通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改变股权分置的局面,实现股票的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将改变财务管理环境,从而带来财务管理目标和模式的转变。本文就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环境、目标、政策等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五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国证监会起草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日前通过证监会网站向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尽快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上市公司长期以来股权分置的困局,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并先后推出了两期共46家上市公司进行试点,我国上市公司迎来了股权重新洗牌的新时代。本文旨在研究作为上市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在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情况下,采取何种风险管理策略,实现改革博奕中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股权分置阻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趋同性,最后提出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