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四川省志·粮食志》由四川省粮食局承编。省粮食局于1987年7月成立《四川省志·粮食志》编纂委员会,同时组建粮食志编辑室(李树棠任主任,孙烽任副主任),制定编纂方案,培训修志人员,逐步开展工作。编纂过程大致分为两步。第一步,搜集资料,编纂专题资料长编。按照省粮食局职能部门的分工与粮食志总纂槁框架的需要,拟定专题,先后组织60余人,成立专题长编编写组21个,从国家第一档案馆、第二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四川、上海、北京、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2.
四川公粮征收政策──《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四川的公粮征收,是由征银、征元、征实演变而来。晚清主要是征银,少数地方也征收一些粮食。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征银。民国3年(1914年)统一币制折征银元。民国30年(1941年)改征粮食。无论是征银还是征实,除正...  相似文献   

3.
善始善终完成《粮食志》编纂工作董朝永在《四川省志·粮食志》审稿会议上的讲话今天,我们邀请《四川省志·粮食志》编纂委员会的委员、顾问、总纂组全体成员以及部分地市县的同志,对《四川省志·粮食志》送审稿作审议。四川省编粮食志,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作了一件前无...  相似文献   

4.
四川油菜籽(油)购销简史──《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思宇三、“三定一留”1961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批转粮食部党组《关于当前食油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对油脂购销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8条重要措施,中共四川省委于10月22日发出《改进食用油料工...  相似文献   

5.
四川桐油购销简史──《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思宇四川是油桐的原产地之一,①主要分布在川东、川北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万县、涪陵、黔江、达县、南充5地区是全川的重点产区,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80%上下。全省桐籽常年产量1.0-1.5亿公斤,高产年达...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志.粮食志(1986-2005)》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四川20年粮食工作的运作过程,反映了粮食工作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总结了四川粮食人的辛勤耕耘及取得的成就与获得的经验。该志资料翔实、内容全面、体例较完备、文表结合、图文并茂、文字流畅,尤其突出的是,该卷在记述过程中,无论是全卷概述还是各篇、各章无题小序,均高度凝练,提纲挈领,避免了多数二轮志书的流水账式写法。本文对如何学好用好《粮食志》,传承历史、弘扬传统精神,做好今后的粮食工作做了很好的阐述,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志·粮食志》业已编纂就绪,即将问世。这是粮食战线上的一件大事,令人欣慰,可歌可贺!这部鸿篇巨著,记述了巴蜀大地150年(1840~1990)来粮食经济演变的历程。如实地再现了物阜民康之岁,灾祸饥馑之年;表达了人民群众希冀的盛世,倾诉了黎民百姓郁结的苦衷!《四川省志·粮食志》剖析了兴衰之故,得失之由。充分揭示了粮食为万物之首,民生为治国之本。兴农、节粮、备荒,庶可饥寒俱解,国泰民安。编志修史是传世功业。参与《四川省志·粮食志》编纂诸公,历经八年,在千万条资料中寻根溯源,考证鉴别,成专篇二十有一。继而…  相似文献   

8.
粮食局的同志告诉我,《四川省志·粮食志》已经付印,即将出书,这是一个令人十分高兴的好消息。我在粮食厅工作过十多年,其时正是“大跃进”以后的困难时期,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成天为购粮而发愁,为调粮救灾而奔波,根本没有想到编修粮食志这桩事,现在完成了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对粮食志的出版发行,感到由衷的喜悦。我读过志书的送审稿,印象很深。该书记事起于1840年,止于1990年。时间虽不算长,但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代。虽为粮食志,而对粮食工作有直接影响的政治、军事、社会等大事,也都有所涉…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志·粮食志》目录(《四川省志·粮食志》已进入终审,年内出书。为使读者了解全书的梗概,除志书概述已发表于本刊外,现将目录刊载于后。编者)概述第一篇粮食购销第一章公粮征收第一节征收政策第二节征收事略第二章国家统购第一节随征带购第二节余粮统购第三节...  相似文献   

10.
四川油菜籽(油)购销简史──《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思宇晚清时期,油菜籽已广种全川,据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川劝业道统计,全省135县种植405万亩,收获油菜籽227万担(1.1亿余公斤)。至30年代,面积发展到千万亩以上,产量超过6亿公斤。1...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志·粮食志》经过8年艰苦努力,胜利完成编修任务。在本书即将出版发行之际,我首先向省局参加编志的几十位同志,表示感谢和祝贺!同时也向全省粮食系统所有参加编志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和祝贺。没有各地的修志成果和提供的大量史料,编修全省粮食志的工作是很难进行的。回忆编志之初,确实困难不少。人员、经费、办公地点、资料搜集,步步艰难。但是这项任务终于完成了,而且完成得不错。事情就是这样,办就办了,有困难,一咬牙也就过了。我有幸参加评审,对全书浏览过一遍。作者是下了功夫的,不仅内容丰富,体例得当,而且真…  相似文献   

12.
粮食统购统销时期的救灾工作──《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每年夏秋两季,在征购的同时,都要安排农村生活,对各类缺粮农民统销粮食,以保证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统销的最大课题是救灾,特别是"大跃进"以后和"文化大革命"后期,以安...  相似文献   

13.
《广西通志·粮食志》出版发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编、自治区粮食局主编的《广西通志·粮食志》,于近日出版发行。《广西通志·粮食志》是新中国出版较早的省(自治区)级行业专志之一。志书内容纵贯古今,横涉粮食商业各个方面,详细记载了广西粮食商业...  相似文献   

14.
军粮调拨──《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罗实能一、鸦片战争前后据清史记载,从乾隆十二年(1747年)到咸丰七年(1857年)的110年间,全川调出省外的粮食共913万石,①其中军粮716万石,占78%。军粮调拨的范围,遍及台湾、西藏、北京、广西、陕西、湖...  相似文献   

15.
粮食购销市场化,核心是取消粮食定购制度,放开粮食初级市场,从长远看,粮食购销市场化,有利于发育粮食初级市场,有利于提高农民及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同时也给购销企业粮食收购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志·粮食志》在省粮食局党组的重视关怀下,在省志编委会的指导下,从1987年开始,经过60多位同志的艰苦努力,辛勤劳动,搜集4000多万字的资料,调查访问了1000多人次,先后组建21个编写组,对资料进行分类、排比、筛选,编纂成ZI部专题资料长编,共300万字。在此基础上,试写初稿,召开多次会议对初稿评改加工提炼,修定后送省志编委会审定。这部《粮食志》跨越三个历史时代,记述了150年的历史事实,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粮食资料书籍。这部书的出版,对开展粮食经济研究,深化粮食体制改革,推…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建设粮食批发市场的主要做法李传鹏湖北省从1991年3月逐步建立粮食批发市场以来,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以省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粮食分市场为纽带、遍布城乡的粮食初级市场为基础的粮食市场体系,对促进产需见面,搞活粮食流通,繁荣城乡经济,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18.
一、粮食调运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社会粮食商品流通量增加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逐步建立起了以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遍布全国城乡的初级市场为基础的三级粮食市场体系。从地区分布上看,既有产区、销区市场,又有内地、沿海市场;从交易对象看,由以前单一的国有粮食部门的企业到其他行业的企业以及各种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19.
论四川的粮食供求平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供求目标模式的选择一个省的粮食供求目标的研究,是带有总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属于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实现区域性的供求平衡就是实现价值平衡与实物平衡的统一、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统一、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统一、当前平衡与长远平衡的统一。据此研究四川的粮食供求关系,提出四川粮食供求目标为:供求平衡,略有节余。为什么四川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市场领域,要提出这样一个供求目标呢?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1.粮食生产能力强,总产量规模大,但商品供应量小四川生产能力强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生产总量大。粮食总产连续10多年都在300亿…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又即将面临加入WTO后进口粮食的冲击。因此,抓住当前粮食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推进粮食生产、流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和粮食流通诸多矛盾的关键举措。从四川粮食生产流通的特点出发,结合加入WTO后对四川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对如何加快我省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四川粮食生产流通的四大特点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与全国商品粮大省相比,四川粮食生产流通有以下特点:(一)虽是产粮大省,但商品粮数量不多四川粮食生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