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些医药广告中的“变脸专家”现象在网上被揭露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这里所说的“变脸专家”,就是在不同的产品电视广告中以不同的专家身份出现,通过现身说法、大谈科学道理或其他言行,证明广告产品的功效和作用的人。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界》2005,(6):I0001-I0002
近日, “2004中国年度传播榜中榜”正式揭晓, 中国移动通信旗下“全球通”品牌获得“年度强势品牌”殊荣,再度见证了其成功的营销策略。据了解, “2004中国年度传播榜中榜”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等5家权威机构发起,并由国内知名营销专家、媒体专家、广告专家等组成专业评委会进行集中评选,意在发现、发掘国内企业在品牌传播方面的成功案例,促进国内企业品牌推广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3.
在电影故事中最常用,最不可少的艺术手法之一就是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并用这种方法紧紧抓住观众一定要知道“结果”的心理,使观众看下去并受到感染。电视剧在播出时常常被插播的广告打断,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种中断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剧情发展中有了“悬念”或者有了“小高潮”的时候中断节目插播广告,这样做在于使观众不致于在插播广告后不再收看这个电视剧了,这也是在此处插播广告的原因——使更多人同时收看了广告。这里姑且不论电视台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创造经济效益。当然,抛开插播广告的因素,电视剧的创作也是要“悬念”叠出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我们关注了一个“城市到底该不该做广告”的话题,专家、学者等等各方人士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有一点是共识:城市也应该树立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专家”时代。这话可不假。如今走上街头或打开新闻媒体,经常可见到专家学做广告、发表高见,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有些专家学的话确实可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时下有些专家嘴上却没有“皮”,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成为“利益俘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误导公众,搅乱了人们正常生活秩序。有些专家为药商摇旗呐喊,任意夸大某些药物的效能.甚至引发了人命案。  相似文献   

6.
正当广大的中国观众似乎开始逐渐适应了“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广告中插播春晚”又开始考验观众的神经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出钱,为从市场上随机取样抽查评定的21种营养保健口服液合格产品在报上做了广告。据称,我国质量管理部门花钱为产品作广告尚属首次。笔者以为,这一“新生事物”值得大力提倡。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在不绝的“打假”声中所以还能屡屡让消费者上当,重要原因之一是言过其实和欺骗性的产品广告作祟。将“苦瓜酸瓜”夸成“甜瓜”的“王婆”太多,想吃瓜的顾客难免防不胜防,致使广大消费者现在对自夸性的广告很缺乏信任感。有些广告虽打出了“部优”、“省优”的牌子,或是分别以男女老少消费者的“赞扬声”作为显示,但仍是厂家自己花钱作广告。联想到一些不上规矩的评优会、博览  相似文献   

8.
宫晶 《新西部(上)》2007,(11X):243-244
在网络“窄告”兴起之前,传统的广告形式与传统的媒介共同合作,营造着传统广告的一切表达层面,大众对此只能被动的接受或逃避,受众没有发言权;同时,广告形式单一、缺乏创意、更新周期较长,对受众缺乏吸引力;更少互动、沟通,此时,大众是沉默的。而网络“窄告”这种新形式为广告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广告形式多样化、更新周期缩短,设计新颖;受众由大众转向“分众”,并在广告活动中拥有了自主权,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有了生产和选择消费广告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大众通过参与生产和消费以广告为代表的视觉艺术,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接近和参与到“艺术生产”、“文化生产”和“创意产业”中。  相似文献   

9.
吴思萍  江琼 《魅力中国》2011,(7):226-227
以德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借鉴,我国立法中“虚假广告”的概念应当被“引人误解的广告”概念所替代。即在以竞争为目的的商业广告中使用直接或间接的虚假宣传内容或者隐瞒足以影响交易的重要事实.使广告受众对产品或服务产生足以影响交易与否的重大误解的广告宣传。在确定一则广告是“否引人误解”的标准在于广告本身是是相对人产生了对于产品或者服务本身、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主体或者价格等足以决定交易与否对的要件的误解。这样才可以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确定“引人误解的广告”,并且寻找到可供操作的评价标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随着中央电视台“经著名皮肤病专家、青岛医学院曲魁遵教授经过30年的研究证实,97.68%的成人面部生有螨虫。”这则一语惊人的广告,“肤美灵”成为全国人尽皆知的名牌,其生产厂家,当今扬州虹雨集团公司的基础厂——扬州美容化妆品厂也从此在中国的化妆品行业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