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乡村旅游发展良好,但是社区参与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针对邢台市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郊乡村旅游社区是城市快速扩张与发展乡村旅游之下的产物,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流转是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用地问题的先决。本文在分析了城郊乡村旅游社区的结构之后,参照国内外土地流转模式研究城郊乡村旅游社区开发中的土地流转问题,并以案例区社区居民意愿进行实证分析,为我们城郊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中土地流转提出合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素平  王晓洋 《价值工程》2019,38(25):38-39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州的乡村文化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苏州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资源有效整合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创意性和体验性不够、社区参与度有限等问题。文章试图从乡村全域文化资源整合、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优化等方面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旅游既可以看作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又可以看作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一种行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最后要落实到社区居民的身上,参与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强化和提高当地人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合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和外来援助,从社区的共同意识、利益和需要出发,有计划地推动和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暴露出了产业水平低级化、社区参与不够等问题,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能有效实现规模化经营带来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升级,并且促进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将社区参与的相关理论运用到乡村旅游模式构建中,确定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参与主体、参与形式及构建依据,最终从各参与主体的角色扮演及职责分工来构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当地社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文章以广西桂北地区的几个典型景点为例,基于社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对民族地区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了案例中旅游开发成功的因素和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相关材料进行了总结,提出适合乡村社区发展的几个模式,并对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一博 《现代企业》2007,(11):58-59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村社区为旅游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由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服务的一种旅游类型。它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等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旅游体验、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河北省乡村旅游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即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体验型产品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河北省的乡村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     
《乡镇论坛》2014,(30):4-4
◆四川乡村旅游成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1000个特色民族村寨、100个特色观光农业园、10个城郊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培育10大国际性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发展目标,全省出台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和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先后制定并实施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和农家乐(乡村酒店)等一系列等级评定标准,全面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引领战略。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琼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104-109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族旅游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大亮点,有力地带动了周围乡村及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在我国城镇化日趋明显的总体形势下,民族旅游社区如何应对内外部压力,有效保护与传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民族旅游社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将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12):31-33
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推动农村就业非农化的先锋产业,是促进现代城乡文明交融和共同进化的主要途径,在乡村传统功能向多元化演变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空间配置和功能特征必将发生深刻的转变,文章重点探讨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价值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在了解大连乡村旅游背景和研究了发展现状及优势后,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就大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山东打破“瓶颈”促乡村旅游“脱胎换骨”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旅游大省,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自发性、零散化的业态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整体升级,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以来,在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日本的乡村旅游较为发达,是农业旅游的强国。我国乡村旅游的背景和起因与日本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研究日本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对我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通讯员/王新广马慧英)近日,山西省旅游局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座谈会。会议表示,今后山西将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政府引导、专项规划和有序管理等几方面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力争使山西乡村旅游形成文化独特、风俗纯真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山西乡村旅游管理也将正式纳入政府行政管理序列,并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形成旅游富民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社会全力开拓的发展新领域。泰国的一个名为CBT(Comm unity-based Tourism,社区旅游)的项目建设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BT是近几年泰国一个妇女组织正在全国大力推广的旅游形式。每个参与CBT的旅游区,都要遵照CBT原则来制订旅游线路、安排住宿接待、进行游客教育等。旅游者一到达目的地,就会在第一时间与当地社区居民接触,包括了解旅游地概貌、特点,与各自的接待家庭见面等。这样可以让旅行者很快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而“地主”也会及时了解旅行者来自…  相似文献   

18.
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建设,只有做优乡村旅游方能为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必须深刻领悟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差异化、细致化、人性化”理念寻求切入点和突破口,才是最终施行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国内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内学者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将目前国内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概括为:①古村落社区参与旅游的四种模式;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社区参与模式;③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模式;④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⑤由社区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等5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乡村建设的形式随时代变化,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到复合多样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资本进入乡村建设的最直接途径.长期以来,政府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不再是唯一的需求,视觉环境、 生态环境的设计与维护就需要政府之外的社会、 企业、 和村民转变为乡村建设新的主体.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和新的乡建主体的加入,探索乡村建设的新模式,要在维护本土性的前提下,实现乡土资源和产业资本的整合,当地村民和驻村人员的联动,带来乡村旅游和社区营造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