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一般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均无差异,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富裕和贫困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青少年因父母出国、下海等原因,其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网络成瘾受诸方面因素影响,如,家庭、社会、学校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出发,阐释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试图从朝鲜族家庭教养方式为切入点,提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推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为有条件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内本科高校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本次调查中随机的从在校贫困生中抽取农村贫困大学生80名,共发出调查问卷80份,收回调查问卷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的社会化、幼儿人格的形成、幼儿的行为方式和幼儿的情绪发展等多个方面.应倡导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多给予正性的情感,给予温情与慈爱.并充分地接受幼儿,对幼儿的需要做出积极的反应,多沟通引导.使之形成键康完善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柳波 《商》2014,(15):170-171
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所属的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下,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断出现,只有改革才能够实现问题的解决。通过教育工作机制的健全、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以及教育方式的改革,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隐性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揭示了经济贫困、人际交往的欠缺、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隐性文化对农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隐性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揭示了经济贫困、人际交往的欠缺、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隐性文化对农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项目使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中表演型与边缘型人格障碍部分、寝室满意度问卷等对合肥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利用SAS与MATLAB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样本中表演型与边缘型人格障碍阳性率较高;表演型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生与父母教养方式较少关爱鼓励而较多控制存在密切关系;性别年龄差异对表演型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影响;表演型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具有一定的共病性;宿舍和谐对学生人格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表演型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均存在一定社交障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变化,诸如工厂的兼并、职工的下岗,由此而引发的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尤其是部分贫困生,他们有的因父母下岗,精神萎糜;有的因家庭经济拮据,学业难以为继,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不仅承受着经济压力,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他们还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营养状况以及体质状况作了问卷调查.贫困大学生因生活费用紧张所引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其身体发育及身体强壮程度较低.高校应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并进行健康教育.相关教育部门应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营养资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日渐突出,已然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思考怎样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强"心理资本",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困境,文章把贫困生心理资本作为依据,研究"心理资本"和"应对方式"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章针对湖南省六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做问卷调查,并利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昭  杨澄宇 《人口与发展》2020,26(1):12-24,11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2012、2014和2016四次调查数据,基于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AF方法测算了农村老年人的多维贫困,并进一步通过贫困分解的方式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多维贫困程度要甚于农村总体的多维贫困,并且老年人多维贫困的改善主要源自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而非贫困程度的改善;教育和就业两个维度的剥夺对于农村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高,其中教育维度的剥夺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有所上升,但就业维度剥夺的贡献率则有所下降;人口结构老龄化部分抵消了老年人多维贫困减缓幅度,并且对农村总体多维贫困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政府、社会、学校一直在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困境,但在贫困生认定过程、资助方式等方面仍有不足,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在支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强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自强意识.然而,也存在城市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相比农村学生差的问题.自强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要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多元性教育形式整合,扩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注重校园文化凝练与熏陶,增强社会舆论与价值引导.同时,要发掘贫困生自强的典型代表,发挥自强型贫困大学生的典范作用.大力宣传贫困大学生的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简要阐述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因人施助"的理念,以物质资助为基础、精神帮扶为特色的工作方式,通过落实资助项目、开展励志教育、提供暖心服务等具体方式,帮助受助贫困大学生接纳现状、努力成长,增强她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情,引导其全面成长成才传递爱心来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民生的大问题,贫困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个人的生计与其家庭的生计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当前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重点与难点,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并进一步分析了构建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莹 《北方经贸》2009,(12):144-145
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心理状态较其他同学差。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团体训练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加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潜能;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18.
符丹 《中国报业》2012,(12):203-204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当代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自身身心的发展受到了万分关注。其中,心理发展是否健康就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些调查资料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最大,家庭环境、家庭人际关系等因素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加以关注的对象。其原因是由于近些年来由于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良心态造成的不良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探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深化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改所谓的“贫困”。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由于贫困原因产生的不良心理,积极处事,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贫困大学生在重点高校就读的比例偏低,能接受到的高等教育整体资源不均衡。其次,由于家庭条件劣势,他们所拥有的机遇不同、家庭能给他们提供的社会资本相对过少。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双重劣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会越来越低。最后,由于各方面的劣势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与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