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激励失效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钢 《市场周刊》2004,(6):141-142
我国科技竞争力在2005年度IMD评估显示位例全球28位。每年重大科研成果约5万项,受理的发明专利为1万多件,平均转化率为15%,专利转化率仅为25%。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科研成果管理体制严重滞后。摆脱这一状况需从培养市场主体的专利意识,实施专利战略模式、强化专利保护力度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2008年科技部将继续组织实施纳米研究、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等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其中纳米研究主要侧重于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能源、生物等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将重点发展应用于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及有害废弃物的检测与治理的纳米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符沁莹 《商》2014,(7):165-165
科技发展刺激了专利授权质量和数量,进而使知识经济时代和专利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带来专利制度理论上的变革和三性变化。在实际影响中,扩大了专利的保护范围,消费者福利有所损失,执法司法过程中亦显现了负面效应。根据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专利制度也将随之修改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纳米科技曾被认为是未来高新技术发展中最有“前途”的领域,然而由于过分强调“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重要性,导致社会上形成了“纳米热”。本文先概述纳米技术的新应用,然后提出纳米技术面临的问题,最后作出前景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专利机制在科技知识研究与开发、许可、扩散等方面发挥的调节作用与非专利机制进行比较研究 ,讨论了专利机制对市场功能失灵弥补的必要性以及专利机制的相对优势。本文认识到不同科技研究与开发领域需要各种不同的保护机制。专利机制并不是一种能够适应各行各业和各种企业保护知识需要的万应灵药。但从社会来看 ,专利机制仍然是一种较优的选择 ,它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 ,它的存在有利于保护广大科技知识所有者利益 ,促进科技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专利机制不是造成垄断的原因 ,与其它保护手段相比 ,它具有竞争的特征 ,…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其中涉及到许多专利及知识产权的问题。电子商务中的商业方法具有可申请专利的特性,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商业方法已经可以申请专利并受到了法律的保护。本文介绍了中外电子商务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析对比,同时指出了对商务方法进行专利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被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革命。本文详细叙述了物联网关键技术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标识技术RFID、云计算和纳米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物联网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其中涉及到许多专利及知识产权的问题.电子商务中的商业方法具有可申请专利的特性,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商业方法已经可以申请专利并受到了法律的保护.本文介绍了中外电子商务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析对比,同时指出了对商务方法进行专利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辩证视角分析,纳米技术被誉为"21世纪三大科技"之一,它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环境、社会安全的威胁。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应受到人类理性的规约,主要包括纳米技术发展中的科技理性,建立纳米技术标准化体系,制定法律引导纳米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等方面。人类应该用战略眼光俯瞰纳米技术的发展,在纳米技术的实际成果达到足以制造更加危险的未来微型战争和其它危害之前,对它实施有效的人性和社会的规约,使它趋利避害,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继互联网、基因之后 ,纳米现象成为世人关注的又一个“焦点”。纳米技术得到应用 ,纳米经济炙手可热 ,有专家大声疾呼 :谁能在这场遍及全球的“纳米决战”中抢占一席之地 ,纳米技术就能为谁带来滚滚财源。正因如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心和研究正悄然向我们走来的“纳米经济”。纳米人类又一个“神话”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征服自然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而前进的 ,纳米技术也是如此。 2 0世纪 50年代末 ,物理学家开始认识到“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 ,纳米技术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1990年 …  相似文献   

11.
储开春 《对外经贸》2021,(4):115-119
专利建设是指从专利构思开始到获得专利授权的全部工作。专利申请过程是指从专利构思开始到申请文件形成的全过程。专利建设过程多快好省,授权专利屏障安全有效,体现出专利建设的成效。专利申请策略和专利申请质量对专利申请的授权风险、授权专利的保护风险有重大影响。运用专利申请的主动权,科学管理申请策略和申请过程,可以提高专利申请的授权机会,巩固专利授权,降低专利保护风险,提高专利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there are two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toda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national systems, although different in some respects, that provide reasonably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patent hold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national systems that are generally not enforced. The lack of enforcement is primarily because these countries own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the world's patents. Thus, they have little reason to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those in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 who hold patents. It would seem advantageous to all concerned to develop a patent system that is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nations. This study uses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system to propose a suggested approach to a truly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历年云南省专利申请、授权、专利工作的主体因素以及地域和技术领域分布等产出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云南省专利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云南省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的发展对策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to date on a variety of nanotechnology issues important to consumers with a focus on food applications. Nanotechnology is technology at the atomic or macromolecular levels on the scale of approximately 1–100 nm. There are unlimite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for food,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food contact materials. However, there are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 about the safety risks of nanotechnology, its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other impacts, and its costs and benefits. Benefits and costs will likely be specific to the nanomaterials used, the application and other conditions (e.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作为全球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区块链技术颠覆了原有的模式框架,为传统工作模式大幅提升效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出口危险货物及其包装的检验监管是事关人民经济财产和生命健康安全的大事,历年来受到世界各国从业人员及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特点和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监管工作现状,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监管全流程中的实践路径和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6.
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高飞 《商业研究》2005,78(3):94-96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在网络中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业方法专利。对于企业来说 ,谁制订了有效的商业方法专利战略 ,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取得商业方法专利会获得丰富的利润回报。企业在制订有效的商业方法专利战略时应着重考虑专利保护、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 ,以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药品专利保护案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诉印度药品和农业化学产品专利保护等案涉及的问题:未公布的行政做法与透明度原则的关系、DSH推理中司法经济原则之运用、不同成员基于同一事由再次申诉、专家组报告作为先例的约束力等,这些对我国有一定启示。结合我国目前药品专利实施情况,应运用公共利益原则,适当延长药品专利保护期;专利保护期将尽时对仿制药品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专利权客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专利权保护的必要性和专利权保护制度的正当性.从专利权限制的法经济学分析,专利权权利限制的经济理性,在于明晰产权,遵循交易成本最低化的原则,调整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配置关系,实现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均衡保护,谋求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而专利权制度的设计目的就是平衡、协调专利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众使用和传播知识产品的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本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惩罚力度不够、专利保护结构不合理、管理机构不强和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吸引具有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earch has focus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sumers' aversion to new technologies in foo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may be related to purchasing behaviour of consum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Canadian attitudes towards nanotechnology, in general, and in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od technology neophobia scal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nanotechnology is examin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od technology neophobia is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attitudes towards nanotechnology, in general, and for food packaging and food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r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respondents' attitudes towards nanotechnology in general but not in explaining attitudes towards nanotechnology in food packaging or food applications. Survey respondents' views of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 (makes society worse or better off) are a more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attitudes towards nanotechnology than whether they had heard of nanotechnology prior to the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