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志标 《现代商业》2012,(6):152-153
广西上林县农村信用社是广西人的银行,根植八桂大地的银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银行。广西上林县农村信用社在广西上林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地发展,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加强,逐步步入规模、质量和效益相协调发展的轨道,社会形象得到全面地提高。文章基于广西上林县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现状,提出重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方位的研究促进广西上林县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彭小硕 《市场论坛》2006,(11):75-77
广西的桑蚕基地近年以高于全国的20%以上速度增长,到2005年,广西桑园面积和桑蚕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与广西桑蚕生产不相对应的是,广西丝绸深加工发展缓慢,蚕丝利用率低,大部分蚕丝作为纺织原料通过外省深加工转出口,造成桑蚕丝绸产业链附加值的严重流失。为此,广西要重视对丝绸国际市场研究,以市场需求推动广西桑蚕丝绸产业链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西桑蚕业发展很快,已被全区各地视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先选择项目之一.广西桑蚕业是否会发展过热?广西桑蚕业有哪些发展优势?入世后,广西桑蚕业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家明 《中国品牌》2008,(3):142-145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横县茉莉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茉莉花茶成为横县的品牌,桑蚕、蘑菇、甜玉米、大头菜、西津工业旅游业等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龙头。广西横县以质量兴县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促使农民增收奔小康,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近几年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制约广西"东桑西移"的主要因素是在丝制品的消费,产业集群等方面广西还不具备竞争优势,以及桑蚕自身的特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广西桑蚕产业现阶段不足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足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优势.最后,文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稳步发展广西桑蚕产业,实现"东桑西移"的对策,提高广西区域桑蚕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社会、生态、科技都有了可喜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要使广西在“十五”期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广西应该聚焦高技术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桑蚕基地近年以高于全国的20%以上速度增长,到2005年,广西桑园面积和桑蚕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与广西桑蚕生产不相对应的是,广西丝绸深加工发展缓慢,蚕丝利用率低,大部分蚕丝作为纺织原料通过外省深加工转出口,造成桑蚕丝绸产业链附加值的严重流失。为此,广西要重视对丝绸国际市场研究,以市场需求推动广西桑蚕丝绸产业链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广西农业发展迅速,成果辉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农业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农业优势产业跨越发展,粮食单产连创新高,糖料蔗、木薯、桑蚕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分别占全国60%、70%、30%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一见记者就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广西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立足产业共生链视角,从重塑多元共生单元、营建链网共生模式、优化共生外部环境、打造智力共生平台等角度探讨了广西桑蚕产业循环共生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桑蚕业是中国“东桑西移”的一面旗帜,5年时间养殖量增加了8倍,现在产量、产值稳坐全国头把交椅,成为全国蚕丝价格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1.
陈明坤 《消费导刊》2010,(4):243-243
本文通过对广西宜州市蚕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给出了宜州蚕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主张利用当前桑蚕原产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桑蚕副产品和适度发展丝绸深加工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末的2005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1.82亿美元,比“九五”期末2000年的20.36亿美元增加了31.46亿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0.5%。现就“十五”期间广西外贸发展的特点及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3.
胡昌建 《消费导刊》2010,(4):242-242
本文通过对广西宜州市蚕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给出了宜州蚕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主张利用当前桑蚕原产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桑蚕副产品和适度发展丝绸深加工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实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方针的具体路径之一;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新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廊坊市“十一五”时期的思路目标是: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突出快.追求好,快中求好”的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壮大综合实力,加快推进“壮县.强市.富民”,全力打造“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  相似文献   

16.
平鲁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在全国享有盛誉,生存条件却是十分恶劣。近年来.平鲁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四个优先”(富民优先、教育优先、生态优先、环境优先)和“三大战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为支撑。坚持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市化繁荣农村,努力探索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各地区积极推行“一村一品”发展建设及农业产业化以来,“一村一品”目前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目前广西各地市“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因产业发展多以农副产品为主导,产品单一贫乏、附加值低等问题十分突出。文章通过对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瓶颈,探讨促进“一村一品”模式健康发展的突破路径,提出将传统工艺品、民谣等农村文化内涵产品发展为“一村一品”,以期达到优化乡村经济发展结构、推动乡村振兴和广西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序言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广西赋予高度厚望,要求“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作用”;“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持广西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四个保;“广西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两大战略,打造西部经济加速发展的引擎,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亮点”。广西区党委、政府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广西必须发挥沿海有力条件和海洋特殊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海洋强区”,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主导产业可分为粮、棉、油、果、牧、水、茶、菜、药等十大主导产业,粮食在十大主导产业中占有突出位置,没有粮食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就无从谈起。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将粮食生产、贮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效地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或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是兴粮、富农、强企、增收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经济发展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建设南宁-珠三角为主轴的经济走廊对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广西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与东盟以及珠三角经贸和产业对接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将现有的“玉(林)贵(港)走廊”、“西江经济走廊”延伸扩展为”粤桂经济走廊“加快相关的基础设施对接,将广西打造成为沟通东盟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