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世界上有两大经济核算体系,即MPS和SNA。我国曾先后使用过这两种体系,其结果都不尽人意。这就有必要对两大核算体系及其赖以存在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早在1981年9月,孙冶方同志曾和骆耕漠同志商议如何在彻底弄清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那时,我国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为我国统计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根据和建议。骆耕漠欣然接受了老战友的嘱托,放下了手头的其它研究,从1981年10月到1990年10月,潜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六月,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我院邀请前来讲学,其中一次作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论述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骆耕漠同志首先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讨论的情况。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有两次探讨和争论。第  相似文献   

4.
骆耕漠同志在货币论中讨论的第一个专题是:货币是私有交换经济所独有的产物 .货币是在有了渐渐增多的私人产品为商品来生产之后才产生出来的。读过《资本论》(第一章)原著的同志都}1:道,商品的价值的特性是只能在交换中由所交换到的另一商品的物体和物量(交换价值)来计量和表现。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价值形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扩大的和一般的价值形态,最后为货币形态。为了展开讨论,骆耕漠同志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章分析完货币的产生问题之后所写的一段话:"17世纪最后年间关于货币分析的一个优越的开端,已经认识货币是商品,但也仅仅是一个开端。困难的地方,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如何、为何、因何这种商品方才变成了货币  相似文献   

5.
张瑞尧同志的论文集《战略·市场·规划》(以下简称《战略》),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收集的60篇论文,是作者在改革开放15年中对战略、市场、规划等重大问题潜心思考探索的理论结晶。该书不仅对福建省在每个历史转折关头的宏观战略决策作了真实记录。还向读者展示了作者本人孜孜求知、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读罢全书,其中四个主要特色,久久在我的脑际萦回。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3日至9日,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首届年会在大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各经济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和新闻单位代表三百多人。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经济学界一次规模较大的盛会。会上,“经团联”顾问于光远同志作了题为《发展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报告。“经团联”顾问孙冶方、陈翰笙、陈岱孙、严中平、骆耕漠同志在大会作了发言。本期全文发表于光远同志的报告和摘要发表孙冶方等同志的发言(发言摘要的标题,除孙冶方同志外,是本刊编辑部加的)。  相似文献   

7.
<正> 朱嘉明同志在《经济研究》1987年第10期发表了《评科尔奈“非瓦尔拉均衡论”》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科尔奈的短缺均衡思想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某些独到的见解。这说明我国经济学界正从前一段时间的“科尔奈热”转向冷静的思考,从开始的编译、介绍走向深化研究。朱文的有些论述读后令人受益。但是,朱文对与论题有关的一些主要概念,由于理解不够确切,因而不少评论难免欠妥和失误。本着学习求知的精神,本文提出一些可能不成熟的想法,求教于朱嘉明同志和科尔奈思想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相似文献   

8.
新近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骆耕漠早年文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书中记录了旧中国破落的经济状况,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财经工作和部队的供给制度,同时也记录了作者以“骆驼耕沙漠”精神进行战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成长过程。骆耕漠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青年时代就投笔从戎,投身大革命洪流中。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骆耕漠同志被投入监狱,在七年的监狱生活中,他学习了当时仅有的几本马克思主义译著,自修了政治经济学,掌握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从此,他与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开始学习列宁的“伊索寅言”式曲笔,联系当时的困难当头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的实际,写了大量的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主要是经济时论,  相似文献   

9.
罗天昊 《商周刊》2013,(25):21-21
如果完全抛开GDP,则地方发展无法衡量,容易畸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需要建立一种既不抛弃GDP,又不完全以GDP论英雄的衡量机制。三中全会《决定》中,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有质量的增长”。此前,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就目前而言,中国正在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高速期向次高速期平稳过渡,提高发展质量,成为中国未来国家战略的重要根基。但如果完全抛开GDP,则地方发展无法衡量,容易畸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大家带着不同的学术背景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对所要讨论的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吴敬琏同志的《再论保持经济改革的良好经济环境》(1985年第5期)、宋国青等同志的《宏观经济讨论中的若干理论分歧》(1987年第4期)和邓英淘等同志的《论总量分析和总量政策在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11.
<正> 董辅礽同志所著《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问题》一书(以下简称《文集》),是他1959年至1963年期间从事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这本《文集》,不论在理论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能使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下面对《文集》的十六篇论文在学术上的新进展,试作评介。  相似文献   

12.
<正> 于光远同志新著《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今年8月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近年来深邃思考的结晶,反映了作者立足于中国现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董辅礽同志在《研究初级阶段理论贵在创新》(《人民日报》1988年9月2日)一文中已经把这部著作中创新之处向读者作了如实介绍。因此,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远不是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的全部)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一、为何和如何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作者开宗明义指出,“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理论,本身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是……三十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今后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还将继续起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  相似文献   

13.
研究集体提留和地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鲁耕同志的《集体提留是一种地租形式》一文(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3期),为研究开了一个好头。但我们认为,鲁耕同志缺乏对地租这一范畴的深入考察和对集体提留的具体分析,仅仅根据土地所有权要在经济上实现这一论点就作出了提留是地租的推断,显得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14.
<正>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的黄道霞同志写的《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一文(下面简称《两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作了很有价值的考证,但  相似文献   

15.
<正> 李震中同志主编的《计划经济学》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的特点是:密切结合中国实际,体系结构比较严谨,理论观点比较确当,资料比较丰富,对计划方法概括比较完备。我国曾经编写过《国民经济计划》、《国民经济计划原理》、《国民经济计划学》、《国民经济计划概论》等教材,为这门学科的建设奠定了相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模式,着重运用经济方法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为此,需要一门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研究国民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宏观控制和调节的理论著作。钱伯海同志主编的《国民经济学》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产物,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心血结晶。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现就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作扼要的介绍。 (一)《国民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在阐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编者同志:我在三种经济理论刊物上相继读到同一位作者写的关于建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文章。这篇文章刊载于《经济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杂志1984年第7期(分别于7月20日和23日出版)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1984年笫5期(9月28日出版),作者是曾霭祥同志。这篇文章,除了由于分别经过三个杂志编辑部的编辑加工、删节,因而标题  相似文献   

18.
第三辑前言在《政治经济学论丛》第三辑出版之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重要的机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中共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正在深入进行,忽视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和科学意义的错误倾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评,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正在得到加强。《政治经济学论丛》第三辑,包括以下五本著作:《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张雷声、张宇主编)、《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张宇著)…  相似文献   

19.
论梯度理论——兼评《论中国工业布局的区位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至元、曾新群同志发表于《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的《论中国工业布局的区位开发战略——兼评梯度理论》一文(以下简称王曾文),论述了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区位开发战略”,同时对梯度理论和梯度开发提出了质疑。文中不乏正确的见解,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特别是对梯度理论的评价,显然失之偏颇。一、从“区位”谈起提出科学的概念,或者给原有概念以新的内涵,是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区位”  相似文献   

20.
《战略决策研究》杂志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秉承“以特色求知名。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刊理念,突出学术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