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本文主要对内部评级法的思想、风险要素以及信用风险衡量步骤进行全面剖析,并且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应该分三阶段逐步推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本文主要对内部评级法的思想、风险要素以及信用风险衡量步骤进行全面剖析.并且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应该分三阶段逐步推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颖  宁学敏 《价值工程》2009,28(8):147-15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倡量化商业银行风险,并强调了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管理的重要性,基于PD和LGD的内部评级制度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内部评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归纳了PD与LGD的度量方法以及基于PD和LGD的内部评级管理方法,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被评级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它为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及管理提供了依据。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条件,但认真借鉴新巴塞尔协议、积极准备向内部评级法过渡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内部评级法的重要意义及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支持力量及存在的差距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内部评级法在我国银行业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谢清河 《财会月刊》2011,(30):46-49
信用评级是促进公平竞争和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的有力保证。借鉴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经验,探索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提升我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化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信用评级外部效应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欧盟等地方信用评级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信用评级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国外在信贷风险评估方法上的新发展趋势,结合内部评级的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控制手段和管理框架上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一系列措施,以求为我国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正确认识内部评级法及其在风险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实施与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国外在信贷风险评估方法上创新、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内部评级的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控制手段和管理框架上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我国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信用风险评级上,内部评级法在众多方面优于外部评级法。但内部评级法的运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内部评级模型的复杂性和资产相关性的取舍问题、道德风险及市场约束问题、跨周期数据的获取、经济周期的识别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在会计改革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受到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与对策,希望能对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是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基于此,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各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论文简要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信息》2011,(4):6-7
银监会:银行重大投资要以内部评级为依据 针对部分银行在信贷授信、债券投资等经营行为过程中,存在的过度依赖外部评级公司现象,银监会近日下发规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慎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和外部信用评级结果,而应以内部评级为依据,外部评级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秀花 《价值工程》2007,26(7):158-16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内部评级法的关键在于对违约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测量,其中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是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变量。对国际上关于LGD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讨论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重点对LGD与P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设计的要求,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现有信用评级体系的主要差距,并结合实际对国内商业银行构建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方法步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内部评级法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渠道之一,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介绍了内部评级法及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计量。文中概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计量的要求和不同情况下的计量方法,并且还简要介绍了几个计量模型,进一步充实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资产证券化与此次金融危机有内在联系,但不能因次贷危机而否定资产证券化。基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后危机时代我国应继续稳妥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督管理;强化市场参与主体内部风险管理;扩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合格发起人、合格投资者范围;完善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信用评级机构。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0—2012年深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控制缺陷以及是否为前10大事务所审计三个变量来替代内部审计水平,并检验了三个变量与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信息披露评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的替代变量与信息披露评级之间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宋力 《财会通讯》2008,(11):111-114
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的急速扩张导致忽视了信用风险的控制,而根据入世承诺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保险公司的信用危机。较高的信用评级有助于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信誉度和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但我国在评价保险公司信用方面至今还没有具体的标准,造成了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了影响财产保险公司信用评级的因素,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财产保险公司评级,并对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信用水平和建立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之前提。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及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本文利用一些财务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其有效性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